《西游記》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細節都值得回味,相信大家都知道西游記里曾經有七大圣,他們分別是: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鵬魔王、移山大圣獅駝王、通風大圣獼猴王、驅神大圣禺狨王、齊天大圣美猴王。他們是結拜兄弟,而且都是神通廣大法力高強的妖王。然而在取經路上,七大圣中很多人消聲覓跡,我們只看到孫悟空與牛魔王,那么問題來了,其他大圣去哪了?因為書中給的線索不多,我們只能依靠這些線索做推斷,不當之處,希望大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
七大圣
七大圣的由來 想了解一個組織成員的去向,我們先要從這個組織的由來分析,如果情誼深厚,那么就是遠在天邊,也還是會相聚的,反過來如果當初結拜的時候就各懷鬼胎,那么當有人惹下滔天大禍時,這些所謂的兄弟當然會分崩離析。
而我們看到孫悟空結拜的這些兄弟顯然屬于后者,他們彼此之間并沒有什么深厚的友誼,當初也只是因為孫悟空神通初成,興致所致,遍訪名山大川找到了六個跟他一樣神通廣大的妖王。這些人為了聯絡感情,干脆結拜為兄弟,后來孫悟空獲得齊天大圣的頭銜,他們也各自稱圣,這就是所謂的“七大圣”。從這點來說,他們之間并沒有什么深厚的友誼,平常就是喝酒吃肉,典型的酒肉朋友。
七大圣的脾氣秉性 除了結拜初衷之外,還與情誼掛鉤的就是各人的脾氣秉性,或者說性格特點,這也決定彼此的情感。我們分別討論。孫悟空嚴格來說不是很仗義,或者他心中有他自己的考慮,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十萬天兵天將降臨花果山之后,雙方發生了激烈沖突,由于花果山的防御力不高,因此獨角鬼王和依附于花果山的七十二洞主傾數被抓,當孫悟空得知這個消息后,他是這么說的:
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駱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孫悟空
顯然孫悟空本身是比較薄情的,至少對待這些下屬是比較冷血的。另外一個例子是孫悟空成了齊天大圣后,負責看管蟠桃園,他手中掌握著蟠桃,可是從來沒有想過邀請其他大圣來蟠桃園聚會,可見孫悟空本身也并不把結拜兄弟當回事。
牛魔王本身膽子是非常大的,不信大家去翻看七大圣各自稱圣的場面,孫悟空自號齊天大圣,結拜兄弟一片寂靜,因為他們知道稱圣就意味著與天庭對抗,然而第一個有反饋的就是牛魔王,他自稱平天大圣,然后其他人才各自稱圣,因此老牛的膽子是最大的。但老牛也是比較冷血的,孫悟空坑了紅孩兒,老牛并不生氣,惹怒了鐵扇公主他也不生氣,雙方好容易打起來,結果碧波潭龍王叫他喝酒,他撂下猴子就去赴宴,儼然不把對猴子的仇恨放在眼力,何其薄情?
至于其他幾個大圣,如蛟魔王,鵬魔王等人都是膽小怕事之輩,聽說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鎮壓,無不消聲覓跡,不敢露頭,生怕牽連到自己。而最仗義,最重感情的當屬獅駝王,他聽說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后,安撫了獅駝國的民眾,只身前去搭救,奈何五行山守衛森嚴,不但有如來的看守,還有天庭的守衛,雙方一言不合動起手來,獅駝王勢單力孤被人家聯手鎮壓,死于非命。而他的領地獅駝國因為沒有他的護持,被大鵬金翅雕禍害,一國百姓入了大鵬肚腹,地盤也被大鵬青獅白象所霸占。
大鵬金翅雕
各大圣的去向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七大圣的去向了,牛魔王霸占號山火焰山積雷山成為西牛賀洲一霸,如來怎么可能容忍自己領域有這么強大的妖王存在,因此對牛魔王進行招安,而老牛識時務投降佛派,并且配合如來的取經計劃,因此他們一家都能修成正果:紅孩兒皈依觀音,老牛歸佛派,鐵扇公主也功成名就。其實原著是有提示的,當初牛魔王說了這么一番話:
他二徒弟豬精,三徒弟沙流精,我當年做妖怪時,也曾會他,且變作豬精的模樣,返騙他一場。料猢猻以得意為喜,必不詳細提防。
大家注意“當年做妖怪”就說明現在已經不是妖怪,而有正式編制了,不再是被三界打擊的對象了。至于孫悟空從五行山下出來后,輔佐唐僧取經,成為斗戰勝佛。其他大圣因為擔心孫悟空大鬧天宮牽連到自己,從此消聲覓跡,躲在深山老林了卻殘生。最慘的是獅駝王,為了拯救孫悟空被活活打死,下屬被吃,地盤被占,可謂最慘大圣。
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