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周公廟壁畫(下同)
《紅樓夢》第二回中,賈雨村與冷子興二人在村肆中縱論歷史,臧否古今人物時,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余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皆應運而生者……”
此處賈雨村的說法,應該典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韓愈在其傳世名篇《原道》中寫道:“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
這里的堯、舜、禹、湯、文、武,皆為帝王,除此六人外,接下來應運而生,能治世,能傳承文化的,就要數周公了。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姓姬,名旦(雞蛋?沒錯,讀音就是雞蛋,不過音同字不同)。因其采邑在周,爵位為上公,故歷史上習慣稱為周公。
在整個興周滅商的過程中,周公起了很大作用,是父親和哥哥的得力助手。
周朝建立后,武王大封諸侯,將周公封在山東曲阜,建立了魯國。這時候,連尊為“師尚父”的姜子牙都去了封地,但是周公沒去。因為此時周朝雖然建立,但是天下遠沒有安定,國家大事千頭萬緒,武王急需輔助之人。所以周公一直留在都城輔佐武王,讓自己的兒子伯禽,去自己的封地魯國,代替自己治理魯國。千古圣人、萬世師表的孔子,就是魯國人。當然,是出生在大約五百年之后。
武王在周朝建立后三年多就死了,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剛即位時,年紀幼小,于是由周公輔政。結果卻引起了武王另外兩個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滿,先是散布流言蜚語,中傷周公,后來又與霍叔,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同時殷商舊地的一些諸侯也趁機起兵反周。
周公和姜子牙配合平叛。周公先是自己坐鎮都城,給了姜子牙征討之權,由姜子牙領兵出征,接下來他又自己調動大軍,親自率軍出征。
周公順利的平定了三監之亂,把帶頭叛亂的管叔和武庚誅殺,流放了蔡叔,把霍叔革職為民。接著,周公乘勝向東方進軍,滅掉了五十多個小國家,歷時三年,將周的勢力延伸到海邊。至此,周朝所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淮河流域,北到遼東,成了真正的泱泱大國。
接下來,為了進一步穩定周的統治,周公又代替天子分封諸侯,大規模營造洛邑。
在文化上,周公的貢獻也很大。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罰”和“敬德保民”的道德規范,制定了完整的禮儀儀式,并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這些禮樂制度,在孔子的傳承、發展下,幾乎貫穿了接下來的整個中國歷史,影響了后世幾千年。
周公輔政七年之后,成王已經長大到能臨朝聽政了,周公就將國政交還給了成王。
周公死后,成王將其葬在畢邑,隨文王墓葬,以示尊重。為褒揚周公恩德,還特別批準魯國國君能用天子的禮樂祭祀,以示殊榮。
周公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圣哲。孔子極為推崇周公,孟子更是稱周公為“古圣人”,將周公與孔子并稱。
漢代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可見其歷史地位之高。
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觀之處,
作者簡介:李永田,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創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國傳統文化類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文鑒賞》、《中國歷代散文名篇鑒賞》、《國學經典》(詩、詞、曲、賦四冊)、《唐宋名家詩詞賞讀》(全十二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