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后,到底該不該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這是一個現代婚姻觀里老生常談的問題。
相信很多年輕人的答案,都是不要住在一起,原因很簡單,因為兩代人觀念和生活習慣都相差甚遠,在一起生活只會徒增矛盾,并不利于增進感情。
但是,也有一些夫妻,因為經濟、生活方面的種種壓力,或是個人意愿上想要和公婆一起居住的。
不過,這種情況是少之又少,畢竟社會調研顯示,不和公婆一起生活,是十分有利于生活和諧與家庭幸福的。
陳沁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煩惱,因為她的家境十分富裕,在陳沁二十歲那年,她的父母就放出話來,說將來的女婿只要對女兒好,車子,房子和錢都可以她家來出。
這對于很多為了彩禮和車房,背上沉重貸款壓力的家庭來說,簡直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李睿也是這么認為的,能夠和陳沁結為夫婦,是他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因為,如此一來,他不僅能夠擁有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好妻子,還有著比別人少奮斗二十年的運氣。
雖然,陳沁對于婚姻的出發點和李睿不一樣,但她也同樣視李睿為良人。所以,夫妻二人的婚后生活,也過得十分幸福。
李睿是一個人品很好,也很孝順的男人,只不過他的家境與陳沁相比,實在是相差甚遠。好在,陳沁也是一個明事理的女孩子,除了不愿意住在一起,李家有什么困難,陳沁幾乎都沒有拒絕過。
這算得上是一場美滿的姻緣,可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因為陳沁身體不好,再加上從小的嬌生慣養,受不得什么病痛和委屈,所以她不想要孩子。得知她這個思想,李睿雖然覺得遺憾,但是他也尊重妻子的選擇。
可是,李睿的父母并不理解陳沁的想法,盡管這么多年陳沁大大小小地往婆家拿過很多筆錢,可思想保守的李睿父母,依然覺得,無后就是對不起李家。
所以,他們對兒媳的態度,也逐漸變得冷淡起來。
盡管嘴上不說,可是每當逢年過節去婆家吃飯的時候,陳沁都能感受到自己越來越不受婆家待見。但是,她心里并不在乎,她想著只要自己和丈夫生活和睦就可以了。
然而,在年前,婆婆突然開始頻繁給她打電話噓寒問暖了,一會兒是天涼了記得加衣服,一會兒是買了點水果給他們送過去……
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陳沁早就預感到了他們一定是有所圖謀,無非就是要錢,只是不知道具體的內容是什么。
沒過多久,婆婆就直接開口了:“兒媳,你們弟弟也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我們也沒啥積蓄,就想著把老房子賣了,給他付個首付。”
陳沁直接問到了重點:“媽,房子賣了你和爸住在哪啊?”問到這里的時候,陳沁心里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了。
“搬過去和你們住呀,剛好你多年不孕,我過去還能幫你調理調理身體,讓你和小睿早點有個自己的孩子……”
李母說得冠冕堂皇,可惜陳沁完全不吃這一套:“爸媽,當初結婚的時候說好不住一起,多少年都不會變的,你們二老還是找別的辦法吧。”
陳沁直接掛斷了電話,她知道婆婆不會這么罷休的,果然她去找了她那個“孝順”的兒子。
晚上回到家里,李睿便小心翼翼地和陳沁提起了這個話題,陳沁也不答話,直到他自己說到重點:“老婆,咱們房子大,我爸媽住得下的,不會打擾咱們。”
李睿這番話,一下子點燃了陳沁心中的怒火,她毫不留情面地給了回復:“不可能,我不想在我的房子里看別人的眼色。”
一句“我的房子”噎得李睿說不出話來,是啊,這個房子本來就是陳沁在結婚的時候帶過來的,并不是李睿買的,就連房產證上,也是寫的陳沁一個人的名字。
所以,李睿想來想去還是想通了,不尊重誰都不能不尊重房主的意見,況且在李睿的心底,家庭的和諧是最重要的。
最終,陳沁和李睿站在了一條戰線上,一起拒絕了公婆搬過來同住的要求。換句話說,他們共同捍衛了自己婚姻應有的權利。
一個家庭里,孝順不應該成為綁架兒女人生的理由,更不該因此把兒女當作自動取款機。
要知道,真正的父母,是想方設法讓兒女過得幸福美滿,輕松愉快的,而不是不擇手段占兒女的便宜,讓兒女不痛快。
所以,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孝順父母可以,但前提是你要擁有完整的,屬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