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不長,愿你在我的文字里,相見不晚!
人這一輩子就像是上了發(fā)條的鐘表,發(fā)條走過的路程就是人一生的時間,中途沒有停止也沒有或快或慢。
時間在慢慢流逝,人也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中度過自己的寶貴的人生,有喜怒哀樂也有酸甜苦辣。
沒有誰能抵抗得了時間,秦始皇想要帝業(yè)永祚,于是命徐福求不死仙藥,然而世間萬物不斷更迭,沒有哪一個能不老不死。
人活一世,應當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完成心中所追尋的理想。
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如何走,他們帶著許多顧慮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斷觀望,最終在生活的催促中匆忙做出選擇,最后又頗為后悔。
實際上選哪一條都會后悔,與此同時,選哪一條也都合理。
不僅是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一輩會有迷茫,那些剛過上退休生活、步入人生下半場的中老年人,也面臨著種種難題。
這種困難不是物質(zhì)上的,大多是思想上的,所以人生下半場,看清三個真相,你才不會輸。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錢財身外之物,更有人說它是萬惡之源,然而有句話也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只要人生存于社會,就會對金錢產(chǎn)生需求,無論是平常的柴米油鹽還是幸福生活的諸多物質(zhì)條件,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作為支撐。
此外,人的發(fā)展也必須以賺錢為首要目的,否則就談不上發(fā)展。
財富是衡量一個人幸福的標準之一,多少人為了蠅頭小利爭得頭破血流,多少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惜背信棄義,又有多少人為了錢鋌而走險……
不夸張地說,金錢在一些人心中已然成了生命的全部,永遠都沒個夠。可所謂物極必反,賺錢的欲望也是如此。
誠然,對于一個剛踏入社會的人來說,我們要求他對錢有著充足的欲望,這是一種有形的勉勵。
可對于進入人生后半程的人來說,便要懂得將金錢置之度外,自己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要開始在意家庭、健康、晚年生活等等。
切忌讓自己成為守財奴、吝嗇鬼,否則晚年會苦不堪言。
兒孫自有兒孫福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時,子女自然也已經(jīng)成人成家。為人父母者,其責任在于將子女教育好、培養(yǎng)好。
后面的人生則交由他們自己去把握,一來給足子女發(fā)展空間,二來讓自己不那么操心。
然而,對于已經(jīng)退休的父母來說,勞碌了半生自然是閑不住的,有的人就開始插手子女的生活。
不少老年人以長輩自居,認為自己什么都是對的,子女就算是出于孝心也要遵循自己的意思。
而這樣的強行插足,無非就是在控制子女的人生,這樣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人生毫無意義,也難以真正的幸福。
此外,當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能夠過上好日子,于是不少人就開始毫無限度地幫助自己的孩子,恨不得將未來的一切都安排妥當。
但兒孫自有兒孫福,做長輩的要懂得讓子女去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的人生,要把生活和未來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子女。
過分控制之下必生矛盾,久而久之就是不和,而晚年生活與子女有矛盾,是人生后半程的大忌。
知足常樂,通透生活
人生有三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作為一個歷經(jīng)歲月蹉跎的“上一輩人”,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當下的人生階段。
人生后半段,不必再像之前一樣奮斗拼搏,這正是享受前半生勤勞果實的時候。在此階段就應該以快樂為本、以幸福為要,以安享晚年為追求。
所謂知足常樂,可能對于一個正值奮斗年華的人來說,更多的是“不知足”。
而作為即將步入老年生活的人,應當常有知足之心。保持心理上的滿足,方能怡然自得,也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晚年生活狀態(tài)。
通透生活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有一個明確而又簡單的追求。
對于人生的后半程,不需要日復一日地工作、不需要操心家里的柴米油鹽,生活壓力也變得“微不足道”。
這樣的人生階段,只需要我們擁有一個愛好,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當你的追求變得簡單,你就越容易產(chǎn)生獲得感與幸福感。
結(jié)束語:
人生的大道理很多很多,其實當一個人走過幾十年歲月后,對于世間的規(guī)律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看法。
而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精彩很簡單,就是要放下那許多的牽掛,回歸自我,逐漸以自我為中心去規(guī)劃晚年生活。
人生猶如旅行,在年輕時真正地踏上征途,征服山川河流、叢山峻嶺,最終去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那里或許有鮮花滿地,或許是一馬平川,但無論最終你走到哪里,當夕陽灑盡最后一抹余輝時,你的人生也就此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