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這個新鮮詞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提及,用以指代夫妻中的一方長時間缺席對孩子的撫育。不過,從當前眾多家庭的狀況來看,“喪偶式育兒”以父親的缺席為主。
雖然是一個小段子,但是也反應出了很多家庭中的問題:很多做爸爸的對育兒工作一無所知,或者看見妻子妻子忙忙碌碌視而不見逃避責任,將所有的事情推給媽媽一人,其實這對孩子和整個家庭都是不利的。
1.媽媽的情緒易崩潰
這樁案子初看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殘忍的媽媽對自己的孩子痛下殺手的故事。但是事件的背后,卻包含了爸爸對孩子不管不問、婆婆每天盛氣凌人的責備,這一切將她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育兒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會面對很多難解的問題,如果沒有爸爸的幫助,那么媽媽又怎么能擁有好情緒呢?
記得我的孩子上幼兒園時,同班有一個小男孩總喜歡穿女孩子的衣服,也不愛和人說話。后來了解了詳情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這個男孩從小缺少爸爸的陪伴,男孩受相依為命的媽媽的影響,因而形成女性化的性格,男孩也喜歡把自己扮成女性化的形象。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有爸爸參與照顧的男孩子,性格更堅毅,對性別的認知能力更強。相反的如果孩子沒有爸爸陪伴,男孩子要花費更多的努力去認清自己的性別,性格上也缺少應有的堅毅和勇敢。
1.給寶爸分配工作
2.適當的示弱
人們總是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仿佛女人成為了媽媽,就一定要變得堅強、再堅強。但是媽媽也有脆弱的時候,也有一個人支撐不住的時候,這時候不妨適當的和寶爸撒撒嬌、示示弱,激起寶爸的保護欲,讓寶爸主動承擔一些家務,這樣媽媽也能輕松一些。
媽媽在陪寶寶玩的時候,或者是照顧寶寶的時候,可以叫寶爸也加入進來,在這個過程中,寶爸感受到家人們在一起時特有的歡樂,也學會了很多育兒技能,對以后更深入地參與育兒工作有很大幫助。
總結:“喪偶式育兒”不僅傷害了媽媽,也傷害了孩子,給整個家庭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巨大的。作為寶媽,面對不愿參與育兒工作的寶爸時,不妨直接給他們一些任務,適當的展示作為女性的柔弱,給寶爸機會,讓寶爸不斷地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