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學名字叫做紅光小學,多有特色的名字啊。很多小學應用題里面的例子都是這么開頭的:紅光小學有一個養豬場,養了白豬150頭,養了黑豬90頭……
紅光小學在四隊,碾轱轆屲。小學期間,我記得帶過我語文課的老師有四個,王恭王老師,沈金林、沈榮林和沈文華三個沈老師。沈文華老師已經去世好多年了,他是我們林字輩的長輩,我想講的就是他教我們語文的幾個小故事。
一年級是王老師教的,五年級是沈文華老師教的,中間有穿插,都記不清楚了。我們那時是五年制,五年級就是畢業班了。我記憶中小學見過沈老師之后,他的發型一直沒變,感覺樣子也一直沒變,后來上中學回去見到他,也覺得好像沒變化似的。可能是我們西北農村人從小所處的環境比較差,面朝黃土背朝天,人的面容很早就被歲月覆蓋了,人的變化是有,但是沒那么大。所以有同學開玩笑說:我從小學就長這個樣子了,現在看著顯老,但是6、70歲我看起來還是這樣子的,有誰能幾十年感覺沒變過,這叫駐顏有術。
沈老師教學經驗豐富,講小學語文課是信手拈來,引經據典,非常耐聽。我們那時候的老師年齡都比我們大得多,學生沒有不怕老師的,學生見了老師就像老鼠見了貓。其實再往前推,很多地方的風格就像是那時候的私塾風格,學生不守紀律,沒學好是要受懲戒的。我認為學生還是要收拾,不收拾就會上頭,真的是“給好心不要給好臉”。沈老師年齡在學校老師里算大的,他待學生還是很和藹的。
當然,是人都會有脾氣的,那就看承受力是不是到了極點。有一次,班上有個劉姓女同學,不知道是什么沒做好,這倒記不清楚了,反正沈老師是怒了,發火揍了劉同學,揍得還比較厲害,其他同學噤若寒蟬。記憶中,小學時候,上課哪有人敢說話的,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更不要說其他事情了。當然可能學生打瞌睡是有的,頭一點一點的像雞啄米,因為小學生還要幫家里干農活,吃得又不是很好。我個頭小,基本在第一排坐著,看不到后面,更不敢又不遵守紀律。可能是我學習比較努力,成績還可以,沒有受過老師的懲罰。
這里插個小插曲:小學我數學學得不是很好,特別是五年級那些應用題,我爸教我們數學,我坐第一排,回答不上問題,額頭上被揍過幾次,當然要感謝我爸對我小學數學的大力輔導,連我都揍,其他學生就怕了,其實我爸沒揍過其他同學一次;一年級時我們都傻乎乎的,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念書,一次自習課,大家瘋玩,互相逗,假裝哭。我和前后排同學打鬧,我趴在那里假裝被打疼了,嗚嗚嗚地,一會我張開雙臂,大喊:你們被騙了!然后,就看到王老師站在我面前看著我,所有人都同情地看著我,不過王老師好像什么都沒說,也沒懲罰我,估計他當時在想:沙雕這么多,不缺這一個。
話題回來,沈老師教我們五年級時,好像課程講完了,他就對我們說,小學這點東西就學完了,剩下的就是鞏固了。這樣吧,我把初中的知識教給你們,你們提前熟悉一下,然后他就把初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識歸納總結,給我們講了好多。很感謝那些日子的學習,讓我覺得初中的東西不難,這種提前預習和學習的習慣我一直保持了下來。后來在初二的時候,我就自己買了很多中考的書,從頭到尾做題,碰到沒學到的知識先跳過,學過的知識涉及到的題,都要會做。
時間過去那么久了,很多課堂的情景都忘了。關于沈老師,我記得清楚的一件事情是他教我們做題的情景。是個上午,語文課,是試卷還是其他什么,我只記得是語文基本知識類的題,是個一段話填詞,沈老師沒讓我們站起來回答,他說我們學周瑜諸葛亮把答案寫在手上我和你們對。
那段話我記得大概是這樣的:清晨,陽光初升,整個田野沐浴在金色的陽光里,一切都有了活力,漫步在小道上,( )的樹林里傳出了( )的鳥叫聲……。要求兩個空填寫同樣發音同樣聲調的兩個詞。
然后,我記得班上只有我寫對了,自豪的事總是記得很清楚,哈。兩個詞是:青翠、清脆。
今天是清明節,老家的集體上墳儀式一如既往,妹夫開車帶爸媽去了,拍了些視頻和照片給我看,澇壩峴還是那樣,黃土地上有風沙;兒子在家上著語文數學網絡課。
一時間就想起了過往,清明節,就是懷念吧。
題頭畫:澇壩峴黃土高坡
末尾畫:樺墅村春風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