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āng
部首: 八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7
五筆86: udnb
五筆98: unv
倉頡: tghu
筆順編號: 4311135
四角號碼: 80512
鄭碼: ucrd
Unicode: CJK 統(tǒng)一漢字 U+7F8C
漢字首尾分解: 羊乙
漢字部件分解: 羊兒
筆順編號: 4311135
筆順讀寫: 捺撇橫橫橫撇折
〈名〉
1、(會意兼形聲。從人,從羊,羊亦聲。本義: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2、同本義 [the Qiang(Chiang)nationality,living in Sichuan]西戎牧羊人也。——《說文》庸蜀羌髳。——《書·牧誓》
3、中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縣、汶川縣、松潘縣境內(nèi)。
4、西戎 [Qiang,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中國古代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以游牧為主;和漢族雜處的部分羌人,逐漸從事農(nóng)耕,與漢族融合
“羌人”分為“先古羌”,又叫“東羌”(春秋戰(zhàn)國之前的炎黃族團)和“后古羌”,又叫西羌(春秋戰(zhàn)國之后的西羌“胡夷”族團)。 共同特點是:以羊為祭祀的圖騰。 先古羌為秦統(tǒng)一后,和東部諸族融為一體,形成漢族的胚胎(出處:翦伯贊《先秦史》)。 后古羌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從西北涌入,發(fā)展演變成為今天的部分漢族、羌族以及西南各少數(shù)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阿昌族、景頗族、獨龍族、怒族、土家族等藏緬語族。(出處:國家民委《羌族簡史》) 解放后的所稱的“羌族”,僅僅是古西羌諸部中的一支。
今天的羌族以及古西羌諸后裔民族都經(jīng)歷了多次戰(zhàn)爭、遷徙,歷經(jīng)滄桑,最后在今天所在的地方落足。 今天的這支古西羌部落“羌族”在進入今天居住的岷江、涪江流域一帶之前,自稱“子拉族”(出處:莊學(xué)本《十年西行記》。通過“羌戈大戰(zhàn)”后,得以在今四川阿壩州一帶定居,此后自稱“爾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