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春牧場》
1.
童年是漫無邊際的,勞動是光榮的,長大成人是迫切的。胡安西的世界只有這么大的時候,他的心也只有這么大。他靜止在馬不停蹄的成長中,反復揉搓這顆心,像卡西揉面一樣,越揉越筋道。他無意識地在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牧人而做準備。
2.
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牧場,在這里,活著與死亡的事情都會被打磨去尖銳突兀的棱角。在這里,無論一個生命是最終獲救還是終于死亡,痛苦與寒冷最后一定會遠遠離它而去。都是一樣的,生和死其實都是一樣的吧?其實到頭來所有牽掛都是無用……
3.
他們一開始就知道悲傷徒勞無用,知道嘆息無濟于事。知道“憐憫”是居高臨下的懦弱行為。他們可能還知道,對于所有將死的事物不能過于惋惜和悲傷,否則這片大地將無法沉靜,永不安寧。
4.
這樣的相會,每天都有一次,但每一次都如同它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一般。
5.
這荒野里能有什么骯臟之物呢?不過全是泥土罷了。而無論什么都會變成泥土的。牛糞也罷,死去的小羊也罷,火焰會撫平一切差異。在沒有火焰的地方,有一種更為緩慢,更為耐心的燃燒——那就是生長和死亡的過程。這個過程無時無刻地,一點點地降解著一切生命的突兀尖銳之處。
6.
看來生活再艱辛也不能將就著過日子啊……漂漂亮亮、從從容容地出現在大家面前,不僅是虛榮的事,更是莊重與自信的事。
7.
再無助的兩個人,再封閉的兩顆心,相處久了,眼睛在不停看到,耳朵在不停聽見。什么樣的情景應對什么樣的表達。漸漸地,心靈都會豁然開朗。語言封閉不了感知。
8.
“伴隨”這個詞,總是意味著世間最不易,也最深厚的情愫。我覺得一切令人記憶深刻的事物,往往都與“伴隨”有關。
9.
牧人和羊之間,難道只有生存的互利關系嗎?不是的,他們還是互為見證者。從最寒冷的冬天到最溫暖喜悅的春日,還有最艱辛的一些跋涉和最愉快的一次停駐,他們共同緊密地經歷。談起故鄉、童年和愛情的時候,似乎只有一只羊才能與那人分享這個話題。只有羊才全部得知他的一切。只有羊才能真正理解他。
10.
羊羔新鮮、蓬勃的生之喜悅,總是濃黏、溫柔地安慰著所有受苦的心和寂寞的心。這艱辛的生活,這沉重的命運。
11.
像我這樣懦弱的人,總是不停地擔憂這擔憂那的人,過得好辛苦。這也是我的命運。
12.
然而這世界上所有一出生就要承受著缺憾的生命,在終日忍受疼痛之外,同樣也須要體會完整的生長過程,同樣也須要領受活著的幸福。
13.
搬家對游牧的人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場離開和一場到達那么簡單。在久遠的時間里,搬家的行為寄托了人們多少沉重的希望啊!
14.
在這條漫長的南來北往之路上,能有多少真正的水草豐美之地呢?更多的是冬天,更多的是荒漠。更多的得忍耐,得堅持。但是,大家仍然要充滿希望地一次次啟程。仍要恭敬地遵循自然的安排,微弱地,馴服地,穿梭在這片大地上。
15.
當道路不再艱險的時候,“到來”和“離開”將會變成多么輕率的事情啊!
16.
羊群看似混亂地轟然前行的時候,只有走過的路為它們記錄下了它們所遵循著的強大而從容的秩序。
19.
熱氣騰騰的茶水則又是一重深沉的安慰:黃油有著溫暖人心的異香;鹽的厚重感讓液體喝在嘴里也會有固體的質地;茶葉的氣息則是枝繁葉茂的大樹——我們一邊啜飲,一邊行進在無邊的森林中。有一種事物無處不在卻肉眼無察,它在所有的空隙處抽枝萌葉……所有這些,和水相遇了,平穩地相遇。含在嘴里,滲進周身的骨骼里,不只是充饑,更是如細數愛意一般……
20.
我們倒在花氈上,夢見緊貼著面龐那多繡花……夢見很久之前他們是怎樣在一雙手的撫摸下,一針一線緩慢綻放……在夢中隨著那針腳無邊無際地走了很遠很遠。
21.
心里還能有什么掛礙呢?什么力量都無法像“寂靜”那樣,輕易就能讓人完全停止下來。
22.
斯馬胡力睡著的時候,山野的另一個角落,我們的家,我們的氈房,也承載著我們沉重的睡眠,在歸來羊群的環繞之下,穩穩當當擱放在群山之間,像扎了根的種子一般堅定。而在氈房中沉入夢境的我們呢,卻左漂右蕩,隨著孤舟漂流在無邊無際的睡眠中。
23.
我想,若不是大地上的萬物身后還拖有陰影——沉重而黑暗的陰影,那么,這樣的大地一定會在陽光照射下徐徐上升。那時,就再沒什么能夠鎮住如此明亮的大地了。
24.
為什么青春會如此漫長呢?可能因為青春里錯過了太多太多,并且絲毫不為錯過的那些感到可惜。
25.
牧人們守著一座財富的大山,卻甘心趕著羊群從中走來走去,僅僅是經過而已。雖然說不清原因,我還是要贊美這種“甘心”。
26.
在磁帶里唱歌的那個女人,似乎并不是站在世界另一端的錄音棚里,而是站在我家的花氈上。她看著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邊看邊唱。那音樂便與我們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是音樂打動了我們,而是我們的生活情景打動了那個唱歌的人,打動了音樂本身。
27.
我突然發現了陽光和月光的區別所在:雖然它們的光芒都能令世界清晰明亮,但陽光中充滿了壯烈開闊的音樂,而月光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只是一味深深沉寂著。
28.
我還是不能理解生命的事情,還是沒完沒了地記掛著世間的苦難。永遠不能釋懷。卻僅僅只能如此了。
29.
美景也會讓人疲憊——就好像終于放下心來,終于得到了一切般的疲憊。
30.
我高高站在山頂,看了這邊,又看那邊。天色暗了下來。那時最孤獨。
31.
月亮圓的時候,全世界再也沒有什么比月亮更圓。月亮彎的時候,全世界又再沒什么比月亮更彎。有時候想:也行我并不孤獨,只是太安靜。
32.
大風經過樹林,如大海經過樹林,而我呢,卻怎么也無法經過。
33.
我點點滴滴地體會著這孤獨,又深深享受著它,并暗地里保護它。每日茶飯勞作,任它如影隨形。這孤獨,懦弱而渺小,卻又永不消逝。我借由這孤獨而把持自己,不悲傷,不煩躁,不怨恨,平靜清明地一天天生活。記住看到的,得到藏好的。
34.
那時的身體更鮮活,意識更敏銳。那時食物和泥土難分彼此,肉身與大地萬般牽連。那時,人們幾乎一無所有,荒蠻艱辛,至純至真。但是,無論他們還是我們,都渴望更平安舒適的生活,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
35.
無論如何,古老感人的傳統與古老感人的心靈還在牧場上繼續流浪著,雖然已經很脆弱,很傷心了。
36.
她盛裝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無可選擇。她是哈薩克人,就算成為農民,命運仍離不開牧場和牛羊。況且,她已經是母親了,母親都是有根的。她在游牧之路上生下了孩子,根就扎進了游牧生活。
37.
那些日子里,當她無視氈房之外廣闊澎湃的山野世界,一個人縮在角落,孤獨地忍受著疾病和失落時,可能就在暗自決定,完全接受這一切。
38.
世界有多么廣闊的光明,就會有多么廣闊的陰影。
39.
這真是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民族,一支密切依循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調整生活狀態的人群。生活中,似乎一切都為了離開,一切都在路上。青春、健康、友誼、財產……都跟著羊群前行。
40.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的確是艱辛的,可這世上真的會有更好一點的生活嗎?真的會有輕易就能獲得的幸福嗎?
41.
只有忍受限度之內的生活,沒有完全不用忍受的生活。“忍受生活”——聽起來有些消極,其實是勇敢的行為。在牧人的堅持面前,無論什么樣的痛苦都會被消融。
42.
生活總是在到來與離開之間,只是經過而已。但是,什么樣的生活不是“經過”呢?經過大地,經過四季,經過一生,經過親人和朋友,經過諸多痛苦與歡樂……
43.
這支人群甘心沉寂在世界上最遙遠的角落,披風沐雨,順天應地,逐水草而居。從南面的荒野沙漠到北方的森林草原,綿延地跋涉千里。
44.
據說這是全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游牧民族。真想知道,到底為著什么,全世界只剩他們堅持到了如今……但又怎么能說這樣的生活動蕩,這樣的生活沒有根呢?他們明明比世上任何一種生存方式都更為深入大地。又怎么能說它脆弱?它依從自然的呼吸韻律而起伏自己的胸膛,它所憑恃的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力量……
《羊道·深山夏牧場》
45.
我也會常常回想起那個熱鬧的一天,想起草地上老人們華麗的帽子簇在一起的情景。想起他們高大的身材,沉重闊大的衣袍,他們背在身后的雙手持握的考究的馬鞭,還有他們彼此間平靜、傲慢又莊重的交談。那時,時光一下子進入到最完整的古老之中。而城里那些美得出奇的姑娘們身著耀眼的演出華服,輕松驕傲地站在草地上,一個挨著一個,一言不發。于是時光又在古老的道路上稍稍有所遲疑。
46.
馬是多么有力量的事物啊!能迅速地奔跑,能穩妥地承載,四只蹄子鐵鑄般穩當,令人依賴。所有馬背上的民族,正是因為被馬這樣強大的事物延伸了肉體,延伸了力量,才擁有了闊大的豪情與歡樂吧。
47.
當他們在羊群的浪潮中停車、熄火,耐心地等待羊群如巨流般緩慢經過自己——那是他們在向本民族古老的傳統致敬。
48.
幸虧我不是一個路過者,眼下這個世界因為與我的生活有關而使我心有憑恃。
49.
攜著這樣的影子走在這樣光明萬丈的天地間,就像是帶著火把走進茫茫深夜里。“目標太大”。世界永遠在我對面,行星遙遠而孤獨。
50.
我從不曾渴望過全部的世界,我只是經過這個世界,去向唯一一個小小的所在。我只依賴熟悉的事物而生活。我心有牽掛,不想迷路,不想回不了家。我在山野里,在節制中游蕩,但已經感到足夠的自由
51.
生命總會自己尋找出路。哪怕明知是彎路,也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啊。
52.
她的童年和青春已經完整地結束,她的生命已經完全成熟,如果她可以表現的話,仍能夠游刃有余地把握最時髦的生活。但她知道,那沒必要。她早就明白生活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經強大到不懼陌生,強大到不需要改變。
53.
全部的生活從羊開始,春天出生的羊羔,秋天死于無罪。它死后,生命仍未結束。它的毛發絮在家的每一道縫隙里,它的骨肉溫暖牧人的腸胃,它的肚囊盛裝黃油,它的皮毛裹住雪地中牧羊人的雙腿。它仍然是這個家的一部分。
54.
一根一根的纖維,耐心地承受著生活的種種磨損,緩慢而馬不停蹄地渙散。而新的線也馬不停蹄地在媽媽手中搓轉成形,一根一根有條不紊地進入生活之中。
55.
我永遠也不曾——并將永遠都不會——觸及我所親歷的這種生存景觀的核心部分。它不僅僅深刻埋藏在語言之中,更埋藏在血肉傳承之中,埋藏在一個人整整一生的全部成長細節之中。到處都是秘密。
56.
世人都需平等地進入當下世界,無論多么牢固的古舊秩序都正在被打開缺口。雖然從那個缺口中進進出出的仍是傳統事物,但每一次進出都有些許流失和輕微替的替換。
57.
生活之河正在改道,傳統河床正在一日日擱淺。外在的力量固然蠻橫,但它強行制止所達到的效果遠不及心靈的緩慢封閉。老人們還沒明白發生了什么事,年輕人就已經自若地接受了現實。這又有什么錯呢?世間所有的心靈不都是渴望著、追逐著更輕松、更快樂的人生嗎?
58.
大約與大自然最緊密、最純粹地聯系在一起的生活,需得有最自覺、最牢固的生態保護意識,需得甘心與萬物平起平坐而不去充當萬物的主人。不知做到這些,需要怎樣的純真與滿足。
59.
女孩的攀比心理非常奇妙。然而正是這種較勁,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或者勝利,才令青春萌動,令生命盛放,令一個懵懂自卑的小姑娘最終水到渠成地成長為成熟強大的女性。
60.
夏牧場的確過于悄寂,少有盛大的相聚和慶典。但繁盛的夏牧場本身就是一場盛宴啊。餐布展開之處青草繁生,食物與安寧甜蜜并置,哪怕是最普通的一道茶飲都能令人目眩神迷,這正是一年中最舒適、最豐饒的時光。
摘自丨李娟《羊道》三部曲
花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