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正文共計824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
在開始今天文章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個獲得巨額財富的秘訣:OPT和OPM
OPT是Other People's Time的縮寫,即:他人的時間。
OPM是Other People's Money的縮寫,即:他人的金錢。
如果你認真看過前幾篇關于現金流象限的文章,你會發現,OPT和OPM可以在現金流象限的右邊找到。大多數情況下,在象限左邊工作的人就是那些OP(other people,他人),他們的時間和金錢被右邊象限的人利用了。這也是為什么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原因。
富人與一般人的區別
曾經讀到過這樣一篇文章,說的是最富有的人70%以上的收入來自于投資,即“I”象限,不到30%的收入來自于工資,即“E”象限。
對于一般人,如窮人和中產階級,他們的收入中至少有80%是來于“E”或“S”象限的工資,只有不到20%來自于投資,即“I”象限。
有錢與真正富有的區別
有錢并不等于真正富有,實現財務自由(財富自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富有。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坦言,事實上他在1989年就已經成了百萬富翁,但是直到1994年才真正實現了財務自由,這就是有錢與真正富有之間的區別。在1989年,他的企業賺了很多錢,他建立的一套系統讓企業良性的持續運轉著,因此掙得更多,工作卻更少,取得了大多數人所認為的財務自由。
但這對于羅伯特·清崎來說,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自由。他仍需要把來自于企業的現金流轉變成有形資產以便帶來更多的現金流。他的想法是:在企業經營成功的基礎上,這時需要集中精力增加他的資產,最終使所有這些資產能帶來比他的生活支出所需還要多的現金流。直到1994年,他全部資產所帶來的被動收入開始超出總支出,這時才到達了他所認為的富有的水平。
羅伯特·清崎認為,企業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項資產,因為它能夠產生收入,而且無需太多的實際投入就能運作。但出于他個人對財富的認識,他想確信自己擁有另外一些有形資產,諸如不動產和股票,以帶來比支出更多的穩定的被動收入。最后,他才能夠自信滿滿地說自己是真正富有。
看到這里,思考一下:你目前是富人還是一般人?你實現財務自由(財富自由)了嗎?你是真正富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