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1,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永久不變的影響(×)
不是永久不變,而是深遠持久的影響。
3,從本質上講,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夠在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4,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是同步的。(×)
5,優秀的文化創造時代的未來,決定時代的走向。(×)(不能決定,只能引導)
6,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文化有優劣,傳統文化也是如此)
7,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傳統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8,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長期相互借鑒而日漸趨同。(×)(趨同否認了文化多樣性)
9,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是從文化的表現形式來說的,主要是指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性則主要是從文化的來源和性質來說的。我們倡導文化的多樣性,反對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樣性的一種表現,但不是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方向。
10,世界各地的文化幾乎沒有共同性。(×)
11,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商貿、人口遷徙、教育
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眾傳媒。
12,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13,必須尊重和認同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認同。)
14,文化發展的關鍵是立足于社會實踐
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
15,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相對穩定性,它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16,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
17,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
18,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19,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20,民族精神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
2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是漢字與史學典籍
22,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23,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24,傳統文藝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5,從文化建設的角度看我們應當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締落后文化。(×)
(應該改造落后文化,取締腐朽文化。)
26,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方向。
2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人民大眾的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
28,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文化前進方向旗幟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29,共同理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是最高理想。
30,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31,培育“四有”公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32,文化事業是指弘揚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載體,具有公益性;
文化產業是指屬于群眾個性喜好,愿意花錢享受,有市場、能盈利的項目,具有商業性。
33,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
34,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容之一,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
35,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二者沒有先后之分。
36,.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相互促進。(×)
(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才相互促進。)
40,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內容是一成不變的。(×)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總要隨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新的內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