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在五年的時間里面找了很多富人和窮人。
并且記錄下他們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還有他們人生達到的高度。
最后他驚奇的發現,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不在于情商又或是智商,而是個人習慣。
正如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習慣使社會階層自行分開,不相混雜。”
你有什么樣的習慣,等待你的就是怎樣的命運。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的六項精進一樣,正是你的行為習慣,決定了你的層次和命運。
01/
工作習慣,拉開人生差距
在《喬布斯傳》中,講述了這樣的往事。
大約 50 年前,喬布斯還是一個高中生。
高一那年的暑假,他得到了一個去惠普工廠工作的機會。
他的工作是在裝配線上安裝基本組件。
沒想到這個平凡的工作居然激發了喬布斯的極大熱情。
他發現這份工作很有收獲,因此經常與同事分享他對工作的熱愛。
隨后,喬布斯問他的同事,“你最喜歡做什么?”
同事卻回答說:我喜歡鬼魂,最好什么都不用做。
兩人的結局,也正如他們的話語一般應驗了。
喬布斯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的CEO,那個工人們仍然在工廠里做著低薪的工作。
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
因為導致人與人之間產生差距的正是工作習慣。
精英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在工作中總是精益求精,總是充滿熱情。
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價值,不斷向更高層次躍進。
而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了“打工人心態”,認為努力工作就是在讓老板占自己便宜。
于是每天摸魚劃水,最后人生也陷入惡性循環。
稻盛和夫說:
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條通向成功之路。
一個人想要跨越到什么樣的階層,過什么樣的生活,就看他怎樣對待自己的工作。
如果保持這種懶散的工作習慣,認為工作就是摸魚劃水的心態,命運會不斷下滑,直至讓你墜落深淵。
相反,當你養成積極工作的習慣,就能在工作中提升自己,收獲的更多也變得更強。
02/
讀書習慣改變命運
《紐約時報》進行的一項調查:
從 2007 年到 2017 年的十年間,中產階級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在 1% 左右。
但最富有的 1% 精英人士在教育上的支出是后者的 3.5 倍,占家庭年收入的 6%。
為什么成功人士更注重閱讀?
因為從以往的親身經歷中,他們更能明白“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道理。
有記者問娃哈哈CEO宗慶后:“你平時有什么娛樂方式?”
宗慶后說:“讀書”
宗慶后不喝酒不抽煙,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讀書。
業余時間喜歡讀書的萬科創始人王石也是如此。
到 2021 年,閱讀 300 多本書,平均每周 6 本書。
記得以前有人問過俞敏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
俞敏洪講了很多,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讀書的習慣。
我們總認為讀書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途徑。
事實上,最先嘗到閱讀甜頭的是有錢人。
越有錢的人越是精英,越懂得多讀書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層次。
越是窮的人,層次越低的人,越習慣在閑暇之余玩游戲、看視頻、打麻將。
隨著時間的推移,富人在不斷給自己充能,窮人在不斷消耗自己,階級固化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放棄學業的普通人,不會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能拿起一本書的普通人,才能實現真正的階級飛躍。
03
思維習慣、決定你的層次
在《腦袋決定錢袋》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很窮的人,政府給他們每人100元生活費。
第一個人買了50雙拖鞋,2塊錢一雙。
然后支起一個攤位賣一雙鞋3塊錢,合計收到150元。
留下50元生活費,剩下的投資,錢生錢,最后走上了致富之路。
另一個人的100塊錢都花在了米油鹽上。
結果不到一個月油鹽就消耗完了,窮人還是窮人,沒有絲毫變化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不僅僅是財富多少的距離,還有思維方式的不同。
富人考慮未來,窮人考慮現在。
作家王巧說:“很多窮人即使你給他錢,他也不會按你給他安排的致富道路前進。”
為什么?
你給他們100塊錢,他們去買米,你給他們200塊錢,他們只會去買酒肉。
給他500塊錢,讓他去買件像樣的衣服,最后幾塊錢去買兩張彩票。
一個窮人,就算一下子拿到100萬的巨款,也會立馬買房買車,讓自己看起來高人一等。
但是這些消耗品只會不斷消耗他,不能給他帶來任何財富。
要知道買了房子,就要面對裝修、物業費、水電煤氣等等。
買了車子,就會有油費、停車費、保險、違章費用、保養、以及各種消耗品的費用。
消耗品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額外支出。
不管你有多少錢,如果你不改變你的心態,最終也是入不敷出,最終淪為貧窮。
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不局限自己的思維。
他們善于創新和行動。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然后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只要有一支商隊從我身邊路過。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百萬富翁。”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只有能夠打破自己思維習慣的人,才能不斷提高人生的層次。
04/
喬布斯說:
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后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那么如何改變習慣呢?三個方法送給你:
1.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
互聯網上提供的時間表:
還記得此前有人發了一份王健林的工作行程嗎?
王思聰也出來證實了,可能就是那段時間比較忙,王健林對自己的眼球也非常嚴格。
他不奢求錦衣玉食,只想要把自己的人生都放在事業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稻盛和夫一生有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最后他卻把自己的財富都捐了出去,人這一生努力并不是為了錢,但是不努力一定賺不到錢。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我們優秀,而是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更努力。
所以,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積極向上,提升自己。
當你停止抱怨工作時,一種新的力量就會產生并鼓舞你。
2.讀書,讀好書,多讀書。
作家余秋雨上大學時曾去圖書館借過一本書。
一位年長的圖書管理員告訴他:“我只要看一個學生的借書卡,就可以預測這個學生的前途,基本八九不離十。
有前途的人,喜歡讀多領域的的好書。其次,喜歡跨學科研究和閱讀經典書籍。”
讀書是有方法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
把時間花在言情小說和專業理論上,你得到的結局也是不一樣的。
3、擺脫窮困最好的方法是先樹立“富人思維”。
什么是富人思維?富人思維就是擺脫,人性當中的懶散、懦弱、不負責任、焦慮等等。
學習富人身上的行為舉止、做人準則、分析他們思考的方式,對待事情的解決方法等。
猶太人認為:
要想致富,就得向富人學習。即使你在富人中混了一段時間,你也能聞到富人的味道。
擺脫窮人思維的最好方法是學習富人如何思考和做事。
效仿,不斷調整做事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賺錢思路。
像這樣的良性循環讓我們變得更強大,讓我們有機會打破現有的惡性循環。
只有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才能實現階級的飛躍。
點個【在看】。從今天開始,把所有無謂的委屈變成對自己改變的力量,全心全意地走向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