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這么一個話題。
這幾年,生活的太難了,特別是普通人。
大家都希望生活在新的一年有所改善,但是天災人禍的誰也控制不了,感覺很不安心。
每次都計劃好了,可時常意外總是會突如其來的降臨,那我們該怎么面對呢?
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先生,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無論自己處于多么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被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意外雖然自己沒有辦法主觀控制,但是可以控制自己面對它們的心態,那就不妨改善一下自己的內心,找到面對它們的最好的方式。
01/
一切由心生,心態決定命運
現在網絡上,“內卷、躺平、擺爛”這樣的詞很火,但是這些網絡詞語往往不會出現在作家和菜頭的文章中。
他們認為這些字眼不能賦予文章生命力,而且有一種追隨潮流聽天命的感覺。
這些字眼看似無傷大雅,其實映射了一種自嘲的心態在里面。
“內卷所描述的是無奈的、本可以避免的無用競爭,卻要發生。”
“躺平所描述的是無論對方做出什么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
“擺爛是一種暫停性地逃避心理的生存策略。當一個人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感會陷入恐慌和不穩定的情緒風暴中。
短期內潛意識的逃避可能讓我們暫時釋放壓力,提高接納負性情緒的心理空間,避免被不好的結果傷害。”
人類是非常自戀的動物,一旦愛上了某個說法,就會通過外界的很多事物來維護自己。
最終,內卷的人證明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躺平的人證明放棄是最好的選擇,擺爛的人認為生活到處都是一團糟。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自證預言”。
《五種時間》的作者王瀟在一次演講中說,小時候,他問過父親一個問題。
為什么其他小朋友就算只考了80分都可以出去玩,但是我考了100分還是要在家學習。
她爸爸嚴肅的回答:“因為你以后是要出人頭地的,他們只能成為普通人。”
這類的話,會出現在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7歲的王瀟一樣理解。
也正是因為這個“預言”,她才甘愿接受訓練和挑戰,成長過程中每當她迷茫的時候,都會因為這句“預言”而釋懷。
“預言”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就像稻盛先生說的那樣,“內心不予呼喚的東西,絕不會來到我們身邊”。
在稻盛先生小時候他的叔叔倒下了,曾躲過了肺結核,可還是在全家中第一個倒下了。
本來打算考鹿兒島高中,因為老師的負面評價,沒有考上,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心態越是消極,周圍就會發生越多消極的事情。
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會有自己人生不順利的時候,在人生不順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修煉自己。
不順利時候,說明了我們與環境并不是融合為一體的,修煉好自己,你的運氣才會越來越好。
越是不順,我們越要明白,這可能就是你需要的價值所在,當你調整好心態,自己積極改變的時候,事情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02/
擺脫內耗
一個精神內耗嚴重的人,做事情往往拿得起,放不下,壞情緒來得快,走得慢。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大量的心理資源被消耗,即使什么都沒做,身體都像被掏空了一樣。我們幾乎聽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不知道自己的路該怎么走。迷茫、焦慮、痛苦……變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
有人曾說,所謂人生困境,不過是我們胡思亂想,自我設置的枷鎖要避免這一點。
稻盛先生給出的答案是:要把精力放在更多新的有意義的事情上去,不要總是去回憶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
年初的時候,聽了“龍華哥”的故事,感受很深。
“龍華哥”創辦過一個公司,但近兩年因生意失敗,負債超200萬。某天他看到路邊停著的電動車大多數座板上都有一個洞,因為深圳經常下雨,洞里容易積水,每次都要費時清理。
他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于是帶著修補的工具主動幫人修理破洞,修完之后會在旁邊留下自己的支付方式。第一天他就收到了一些轉賬,往后的每一天都有收到,而且越來越多。
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每天都活得熱氣騰騰。抬頭時不自卑,轉身后不自疑。所以,生活中,停止自我內耗,才是解決痛苦和煩憂最好的解藥。
由于嚴重的公關危機,稻盛先生坐立不安,痛苦不堪。他走進寺廟,向師父傾訴他的痛苦和沮喪。
師父開導他,災難的發生是因為過去造的“業”。把生活中的爭執、挫折,甚至災難想象成一個清除“業”的過程。
“業”沒有了,人還在,值得慶賀,值得期待。只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03/
相信未來,相信自己
每個人都想在新的一年開始后,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在立誓言的那一刻,不禁有些猶豫。
心里會想能達到這個目標嗎?這件事能不能做到?
以下是專家的一些建議:
做與不做的選擇,決定了人生的方向;
做多做少的差別,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做好做壞的結果,決定了人生的質量。
事情做好做壞是能力,做與不做是態度,做真做假是人格。
做,就是一次轉機,不做,永遠不會改變。
做,可能會遺憾,不做,更會永遠遺憾。
日本勵志電影《墊底辣妹》中,沙也加從小學習都不好,因為學習進度跟不上被送去了補習。
老師為了讓他快點追上進度,給他制定了學習計劃,可是在學習期間由于差距太大總是與遇到各種困難,導致垂頭喪氣的。
有一天她忍受不了了,找到了老師跟老師說自己不想這么辛苦的學習,想好好的玩想安心的睡覺。
平田老師說:一旦降低了目標,以后對自己的要求只會越來越低。為了更好的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灰心喪氣時向著目標努力的經歷,會讓自己的能量越滿,變的越來越好。
這部電影取材于真實的人物和事件。女主人公沙耶加后來進入了她理想中的大學。大學期間不斷提升學習,在多年后,將剛剛過及格線的分數提升至110分,進入了國外名校,讓人生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正如稻盛先生所言:“所謂的不可能,只是對現在的能力而言。”
舉個例子,在既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的背景下,他把“現在這個能力在將來一定用的到”作為唯一的“信念武器。”
做了很多大家都不愿意接受和嘗試的產品。如果還沒有去做就說“我不行”,工作就無法推進,公司也無法生存。
他告訴員工,做一件事要“樂觀地預測,悲觀地計劃,快樂地執行”。用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未來的能力來做現在的決定,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04/
成功的方程式
我相信你們中的許多人以前都見過這個公式。
其實,稻盛先生把自己的能力放在第一位,但他從叔叔身上見證了能力的局限性。
小時候叔叔的成績就很好,但是長大了不喜歡工作,每天游手好閑的,還看不起那些認真對待生活努力工作的人。
最后,他默默無聞地生活著,身邊那些從小學習不好卻努力工作的人卻過的更好。
“如果你中了100萬日元,每月3000日元的利息是不夠的!如果是500萬……” “工作是一天都不想做了,我想創業,關鍵是先賣涼面還是先賣香腸,是在大街上賣,還是在地鐵口賣?”
夸張又好笑,但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
如果整天只知道去想,沒有很實際的經驗和方法,永遠不邁出第一步,到最后還是沒有用。
所以稻盛先生最終將方程式確定為:思維x激情x能力。
人本來就具備使夢想成真的巨大的潛力,只要改變“心態”,每個人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2022年突然爆火的董宇輝,說起來在他成名之前,他每月工資支出住房所需外,只剩2000元來吃飯,點外賣的時候也不敢超過30元。
但他沒有抱怨生活,努力工作,讀書,深思,把每一天都過得充實。
他總結說,每個人在運氣降臨之前都需要做兩件事。
一是積累知識,二是認真生活。
要有正念,認真的過好每一天。
感知問題減少,新行為增加,對自己能力的信心,通過努力可以繼續成長。
將努力變為“持續的力量”,就能讓你這個“平凡的人”變為“非凡的人”,你就會具有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