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順帝打算要冊立皇后,后宮受寵的貴人一共有四人,不知道要立哪個,就把這四人的姓氏寫在牌子上,再祝禱抽簽決定。
尚書仆射胡廣和尚書馮翊郭虔、史敞上書勸諫,說立皇后是大事,用這個的方式決定,太不合適了,選皇后要挑選有德有賢的人。
漢順帝倒也聽勸,后來選了貴人梁氏為皇后。
梁氏是漢和帝的生母梁貴人的侄女,梁商的女兒,她也是后宮的貴人,之前說過后妃不可以嫉妒之類的話,漢順帝認為她比較賢惠。
漢順帝封了自己的乳母宋娥為山陽君,又封了梁商的兒子梁冀為襄邑侯。
尚書令左雄上奏說,當年高祖皇帝曾有過約定,非劉氏不得封王,沒有功勞的不可以封侯。
孝安皇帝當時封了江京、王圣等人,所以才惹了那么多事情,還出現許多異象。
現在青州發生饑荒,盜賊四起,所以不要因為一些小恩就加封這些人,以免引起災禍。
漢順帝不聽,左雄又繼續上諫,梁商數十次上書,推辭給梁冀的封爵,漢順帝才同意不給梁冀封侯。
洛陽城的宣德亭地上裂了一條大縫,有八十五丈長。
漢順帝就下令讓公卿大臣舉薦賢能之士,給出一些建議和對策來。
李固就說了,之前孝安皇帝改變舊制度,給乳母封爵,所以造成禍亂。
大漢興盛三百多年以來,高祖皇帝、孝惠帝、孝文帝、武帝等等,他們難道就沒有乳母之恩嗎,他們是明白不可以這樣做,所以并沒有給乳母封爵。
現在皇帝的乳母雖然有功,又為人勤謹,但只需給她賞賜就可以了。
聽說宋氏性格謙虛,如果給她過高的封爵,掌管權柄,這是有違天道的。
先帝之前寵遇閻氏,位號尊寵太盛,以至于后來閻氏一族被誅。
如今梁氏是椒房貴戚,封賞較高的爵位,還是可以的,但是子弟們就不需要榮顯加身了。
可以讓步兵校尉梁冀和諸侍中還去任黃門的官職,讓外戚不要掌管朝政大權。
昔日館陶公主為子求官,漢明帝都沒同意,只是賜錢而已。
與陛下共天下的,外有公卿大臣,尚書,內有常侍、黃門,安則共享福慶,危而通其禍敗。
天下綱紀是最重要的,身為人君政事清明,就好比水庫有堤防,有了牢固的堤防,就算遭遇雨水,也不會生變;如果堤防穿漏,萬人同力也無法挽救。
如今堤防雖然還算堅固,但是也漸漸有孔穴了。
朝廷就好比是一個人的心腹,州郡好比是四肢,心腹痛則四肢無法動彈。
所以應當加固堤防,先安心腹,整頓朝政,就算有些賊寇和水災旱災,也不足為慮。
如果堤防壞漏,心腹有疾,就算沒有那些災害,天下也會有憂患的。
當務之急,應當罷退宦官,收回朝政權柄,挑選方正之人任職常侍。
另外,還有扶風縣的功曹馬融、太史令張衡,也都上了對策。
漢順帝看了以后,覺得李固說的最好,并且采納了他的建議,一時之間,朝廷肅然。
又封了李固為議郎,但是順帝的乳母宋娥以及那些宦官就怨恨李固了,當然了,李固擋了他們的路啊。
他們就開始陷害李固,后來是仆射黃瓊重新查明了這件事,李固很久才被釋放,被遷為廣漢郡洛縣的縣令,李固棄官回到了漢中。
?
公元134年,因為夏天兩季連連大旱,朝廷下令大赦天下,漢順帝親自到德陽殿請雨。
并且向尚書周舉問策,周舉說,臣聽聞陰陽閉隔,就會引致二氣閉塞,陛下不遵循文帝和武帝的制度,卻效仿秦國的奢侈。
近幾年來,一直都有旱災,但是陛下從來沒想到要改過,只是徒勞的坐在殿中求雨,那也沒什么用處啊。
現在重要的是應當推信改革,減少宮中的開支,去貪污,遠奸臣。
太史令張衡也上書,說之前京城發生地裂,也是預示著君威分裂,百姓困擾,應當收回朝政大權。
太尉王龔痛恨宦官專權,就上書勸說漢順帝,那些宦官當然不高興,就派人上奏污蔑王龔。
李固就到梁商那里替王龔求情,說他是被奸臣陷害,后來梁商去找了漢順帝,王龔最后才被釋放。
執金吾梁冀被升遷為河南尹,梁冀這個人生性愛喝酒,平日里恣意妄為,在職期間縱暴非法。
梁商的朋友洛陽令呂放,就把這些情況告訴了梁商,所以梁冀受到了父親的責備。
梁冀懷恨在心,就派人去刺殺了呂放,又擔心被梁商知道,就推說呂放是被仇人所殺。
又請示讓呂放的弟弟呂禹為洛陽令,讓他去抓捕殺害呂放的兇手,但卻私下讓呂禹滅盡呂放家的宗親賓客,共有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