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考古人員在清理一座商代墓葬時,竟然發現角落里端坐著一個上了發條的玉人。眾人頓時不寒而栗,有人壯著膽子拿起它,詫異地問道:“它是這座墓里的嗎?”
提起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女將軍,很多人都會想到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等等??墒悄绬??有一位女將軍的實力可是遠在她們之上,而她的墓葬一經挖掘,更是印證了殷商的存在。
她不僅是可以沙場制敵的大將軍,還是商王的皇后,是能文能武的優秀政治家,她就是婦好。
婦好的丈夫是商朝第22任君主武丁,武丁是商朝歷史上一位勵精圖治、進取有為的君王,他的一生有60多位妻子,最讓他敬重的便是婦好。
武丁對婦好也十分信任,一次,婦好率軍出征,武丁更是放心地將全國一半的兵力交給她。可以說,武丁時期的開疆拓土,婦好功不可沒。
武丁深愛婦好,常常祝禱她能夠健康長壽,只可惜婦好還是先于武丁辭世。不過,婦好并沒有與武丁合葬,而是單獨有自己墓葬。商朝人更是會單獨為婦好舉行祭祀,足見她的威望之高。
時光斗轉星移,三千年光陰轉瞬即逝。
1975年冬季的一天,河南小屯村的一片土地要開始大面積種植農作物,可是安陽的考古隊卻表示,這樣做很可能會破壞古代遺址。為了增加信服力,考古隊立刻著手對此地進行勘探。
第二年,在經過了一番土層確認后,一場考古挖掘正式拉開了帷幕。此時的眾人還不知道,他們將見證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的出土。
挖掘的過程特別不易,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讓他們找到了一處墓葬。誰也不曾想到,在這座只有20平方米的小小墓葬中,竟然挖掘出1928件極其珍貴的文物。
不過,墓葬打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并非是一些珠寶玉器,而是散落一地的白骨。讓人不解的是,這些累累白骨是人骨和動物骨頭相互摻雜的,其中還有幾具兒童尸骸。
他們是誰?難道這是墓主的親眷?
這樣的猜測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之后陸續發掘的文物便可證明墓主身份的尊貴,她的親人是不可能被安排得凌亂一地。由此便可斷定,這些白骨是陪葬奴隸的。
盡管這樣的場景看起來格外凄涼殘忍,但在商朝那樣的奴隸制時代,奴隸生殉是再常見不過的現象。尤其是為王后陪葬,更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清理干凈白骨后,展露在考古隊面前的便是數不勝數的青銅器、玉器、銅禮器、寶石、象牙等等近兩千件文物。
在這些文物中,有一件三聯甗(yǎn)看起來普通,卻是一件了不起的青銅器。它分出了上下兩層,上面用來放置食物,下面則可以儲水,相當于我們現在使用的“蒸鍋”。
您瞧,老祖宗的創意是多么能經住時間的考驗?。?/span>
除了這些生活所用器物之外,還有一件叫大銅鉞的兵器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重達10千克,上面還刻著“婦好”二字的銘文。毫無疑問,這是婦好所用之器。
不過,一個女子能掄起如此沉重之物,這位女將軍還真不是一般的英武!只是這件大銅鉞究竟只是擺設,象征婦好的神勇呢,還是確實是婦好征戰所用武器,如今卻不得而知了。
因為婦好墓保存得十分完整,所以墓中出土一應物件都得到了妥善的保護。這其中有一個小物件吸引了眾人的注意,當其中一位考古隊員在角落處發現它時,甚至懷疑它并非來自遙遠的商代。
這是一個玉人,頭上梳著長辮盤在發頂,前額還有方筒狀裝飾。它實在太奇特了,雖然它沒有三星堆面具那般奇特的面容,可是它跪坐的身子后面,竟然在腰間有一個形似“發條”的設計,就好似穿著一樣和服一般。
只是這個“發條”太過扎眼,實在讓人琢磨不透它存在的用意。不過,就是這么個小小的玉人,也引起了考古專家的爭論。通過玉人的形態判斷,對于它的身份則有兩種猜測:
第一,這尊玉人無論從發髻、服侍還是面部表情來看,她應該是一位身份尊貴的貴婦?;蛟S,這個玉人代表著婦好本人。
第二,通過玉人跪坐的姿勢來看,他也有可能是某位奴隸主的侍從。
那么問題來了,不論玉人是男是女,是何種身份,它身上的“發條”究竟為何物?
首先可以排除這個玉人代表著人獸合體的圖騰,那么,這個“發條”就不是所謂的尾巴,因為它連接的是玉人的腰間。
因此,關于“發條”的解讀又引發了兩種觀點之爭。
第一,“發條”是古人佩戴的類似腰佩之物。古人的腰飾通常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而才會格外突出,用以放大玉人身份的尊貴。
第二,“發條”是件類似鏟狀的武器,結合婦好的身份,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婦好墓中還出土了一件占卜用的龜甲,事實上,婦好還是商朝當時的占卜官。所以,這個“發條”或許是占卜的特殊服飾設計也未可知。
當然,婦好墓的未解之謎還不止這個玉人,婦好本人的尸骨并不在墓中。究竟是被腐蝕了?還是體內朱砂加速了尸骨溶解呢?這一切還要有待考古專家給出進一步的解答了。
那么,您覺得這個“發條”是做什么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