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史上,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方位圖,與河圖、洛書等一起,是首先由南宋朱熹載于《周易本義》卷首九圖中的重要二圖。先天八卦方位圖,簡稱“先天”。之所以稱為“先天”,意在極度宣染此圖為“神”所造而斷非人力所為,亦稱伏羲八卦方位圖,相傳為伏羲氏所創制。先秦時期,伏羲在中華人文初祖譜系中的名頭,要遠大于軒轅黃帝,《帝王世紀》稱其“繼天而王,首德于木,為百王先”,可謂德配天地,其功至偉。相傳伏羲為“三皇”之一,稱太昊,風姓,黃熊氏,又名伏戲、宓羲、包犧、庖犧、犧皇、皇羲等,伏羲創八卦,造書契,筑廬舍,肇農獵,制器作樂,等等,地位尤為崇高。在今本《周易》一書中,伏羲被推為“天地自然之易”即“先天易”的創始者。作為神話傳說中一位“始祖大神”,一個集史前原始部落酋長、英雄、大巫于一身的人文“共名”,伏羲的所作所為,其實不必也無從加以稽考。實際上,先天八卦方位圖的創造,必然由易學史上熟諳圖書、易理者所為,只是今人不知其生于何時、姓甚名誰罷了。古人擬想的伏羲像
先天八卦方位圖的文字構想,首見于《易傳·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音yì,厭之意),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意思是說,伏羲八卦方位,是乾南、坤北設定了卦位;艮西北、兌東南互通氣息;震東北、巽西南相應親近;坎西、離東不相厭離。這便是伏羲八卦方位圖八個卦符錯綜的方位。順著推算,可以知道往昔的命運;逆著推算,可以知道未來的前程。但是《周易》算卦重點是預測未來,所以,《周易》的數算是逆推。先天圖,便是根據這一文字記載而畫出的,也可能先秦原本有圖卻早已失傳了,倒是有關這一圖式構想的文字,有幸留存于《易傳·說卦》之中。朱熹《周易本義》卷首載錄了這一先天圖,并引述北宋邵雍之言:“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在傳統建筑風水文化中,先天八卦方位圖的理念與信仰有著廣泛的運用。這里僅舉一例。明清北京有“四壇”之制,即南天壇,北地壇,東日壇,西月壇(先天八卦方位圖以乾卦居南,《易傳》云“乾為天”,故建天壇;坤卦居北,《易傳》云“坤為地”,故建地壇;離卦居東,《易傳》云“離為日”,故建日壇;坎卦居西,《易傳》云“坎為水”“為月”,中國古代有“水月”之詞,故建月壇)。其象喻的人文意蘊,便肇自先天圖。后天八卦方位圖,簡稱“后天”,又稱文王八卦方位圖。之所以如此稱謂,是因為據說此圖為周文王所畫。朱熹《周易本義》卷首有云:“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學也。’”文王姬昌,武王姬發之父,在世時但稱西伯,武王滅殷而謚其為“文王”。《史記·周本紀》說,殷末商紂“囚西伯于羑里”,在困頓憂患中,文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這里并未說后天八卦方位圖乃文王所為,所謂文王創設“后天”僅是傳說,缺乏確實的文獻依據。與“先天”一樣,有關后天八卦方位圖的文字記載,也刊錄在《易傳·說卦》之中:“帝出乎震(東),齊乎巽(東南),相見乎離(南),致役乎坤(西南),說(悅)言乎兌(西),戰乎乾(西北),勞乎坎(北),成言乎艮(東北)。”根據這一敘述,即可畫出后天八卦方位圖。跟“先天”一樣,文王八卦方位圖也是由熟諳易圖、易理者據《說卦》這一記載所畫,或先有圖而記載于《說卦》中,作者并非文王。或許上古曾有“后天”,早已湮沒無聞,宋代圖書學興起,可能為宋人按《說卦》所言繪制。后天八卦方位圖在中國古代風水地理、建筑園林形制上的運用,幾乎到處可見。明清北京典型的四合院平面布置及其生活制度,便是如此。四合院的整個平面,一般呈縱向長方形,整座四合院為外墻所圍合,僅在東南辟一院門以供出入。其八大方位的分布為:南離、北坎;東震、西兌;東南巽、西北乾;西南坤、東北艮。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暗合后天八卦方位圖
就其四正方位而言,在南部離卦方位,建造一排東西向而頗為低矮的長屋,每一房間坐南朝北,北向開門,故稱“倒座”,一般為這一家族的男傭所居之所,兼為儲物之用;在北部坎卦方位,建造一排東西向而頗為低矮的長屋,稱為“后房”,坐北朝南,為女傭所居之所。作為四合院的輔助用房,“倒座”“后房”的體量、開間,都不甚大。比較大氣的是四合院的東西廂房,二者相向而建,都面對著中庭。東廂風水,應在八卦方位的震位上,《易傳》說“震為長男”,故此處為家族男性兒輩所居;西廂風水,應在八卦方位的兌位上,《易傳》說“兌為少女”,故這里是家族女性兒輩所居之處。四合院體量最大、造型最顯、形象最為軒昂的,是坐落于整座四合院中心偏北位置的主房,這里一般以廳堂居中、兩側主臥相配,為家族長者所居,兼為接待賓客之所。主房坐北朝南,面向庭院。庭院即中庭,是四合院的聚氣之地,應在八卦九宮的中宮位上。整座四合院的院門所以建造于東南隅,是因為東南為巽卦之位,《易傳》說“巽為入”“巽為風”。(本文選自《〈周易〉通識》,標題為編者所擬,略有刪改)通太極八卦,識宇宙大道,跟著王振復教授讀通《周易》
點此進入當當購買本書
點此進入京東購買本書
《〈周易〉通識》
王振復 著
32開 平裝
978-7-101-16200-4
56.00元
《周易》被稱為“第一國學”“古代東方奇書”,人人想知卻又人人難知。易學名家王振復教授的《〈周易〉通識》,既介紹閱讀《周易》須知的基本常識,又詳細解析與《周易》有關的各種符號、圖式及相應文辭,還原古老的占筮流程,并進一步梳理《周易》三千年的歷史,旁及其世界影響,正本清源,為讀者打開通向《周易》世界的門戶,構建《周易》學習的基本知識框架,是理想的學《易》入門讀物。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易學、中國建筑文化、佛教美學和中國美學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迄今在海內外出版專著40余種,多部著作獲選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以及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等。著有《巫術:〈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1999)、《周易的美學智慧》(1991)、《中國文化“原典”——〈周易〉》(1997)、《中國建筑藝術論》(2001)、《中國美學的文脈歷程》(2002)、《中國美學范疇史》(主編兼第一卷第一作者,2006)、《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學智慧》(2006,2013韓文版)、《周易精讀》(2008,2016)、《周知萬物的智慧——〈周易〉文化百問》(2011,201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美學史》(2018)、《中國巫文化人類學》(2020)、《中國巫性美學》(2021)、《建筑中國:半片磚瓦到十里樓臺》(2021)等。(統籌:一北;編輯:思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