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是榮國府的繼承人,也是賈府的老祖宗賈母的心肝寶貝,他的婚配自然是頭等大事。賈母會給他選誰呢?林黛玉還是薛寶釵?
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她當然喜歡,可是林黛玉身體嬌弱,賈母不能不有所顧慮。那薛寶釵呢?其實賈母也不喜歡死氣沉沉的薛寶釵,我覺得并不僅僅像有些研究者認為的是因為賈母和王夫人兩大勢力的暗涌,要不然無法解釋賈母對王夫人的另一個親戚薛寶琴的喜愛——那是真正的喜愛!
當四十九回天真美麗、才華橫溢的薛寶琴來了,幾乎所有人都立刻喜歡上了她,賈母見了更是立刻逼著王夫人認了干女兒,要親自養活。而且把珍貴的“鳧靨裘”送給寶琴,還特地讓丫頭傳話給寶釵“別管緊了琴姑娘,她還小呢,讓她愛怎么樣就怎么樣。要什么東西只管要去,別多心。”
寶釵的反應是,“忙起身答應了,又推寶琴笑道: ‘你也不知是那里來的福氣!你倒去罷,仔細我們委屈著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
前面一句話是開玩笑的,最后那句“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就很突兀,看得出寶姐姐從寶琴的得寵立刻聯想到賈母對自己的不喜愛。
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就更讓人意想不到了。
大觀園里賞雪,寶琴雪下折梅,好一幅仇十洲的《艷雪圖》!賈母喜歡得不行,甚至向薛姨媽問起了寶琴的生辰八字。這是要求婚的節奏了!同為薛家小姐,寶姐姐在賈府這么久,賈母都對她不感興趣,寶琴一來就熱切提親!
當然,我們都知道寶琴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了,寶琴嫁給寶玉是不可能的。
有人認為賈母一直處于兩種選擇的煎熬當中。但是從向寶琴求親未果這件事看來,可以斷定,賈母心目中的孫媳人選不是黛玉,不是寶釵。黛玉身體孱弱,將來肯定無法勝任操持賈府家庭內務的大任。作為封建大家族的家長,賈母只能忍痛舍棄黛玉。但是說到寶釵,大家都認為她是很能干,寶二奶奶的位子肯定游刃有余。既然賈母不得不舍棄黛玉,那寶釵是個很好的人選。可是賈母卻兩次否定了這個選擇,第一次是在清虛觀,第二次則是通過向寶琴求親否定了寶釵!
賈府喜歡寶釵的人很多,但是,賈母不喜歡寶釵,她們根本是兩類人!
賈母雖然年紀大,但愛熱鬧,既洞明世事,又懂得享受人生的樂趣,進退有度;而薛寶釵年紀輕輕,就抱樸守拙,才十五六歲,就像五六十歲的人一樣心如止水。
那么,賈母喜歡什么樣的女孩呢?
讓我們數一數賈母喜歡的女孩(女人),有黛玉、王熙鳳、探春、寶琴、秦可卿、鴛鴦、晴雯……這些女孩(女人)個性不同:黛玉敏感多情、鳳姐潑辣詼諧、探春大氣自信、寶琴陽光可愛、秦可卿溫柔細密、鴛鴦心細志堅、晴雯心靈手巧……但她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聰明美麗,能說會道,好強能干,一個個都活潑潑的,充滿生氣——賈母自己年輕時肯定也是這樣!
這就和老成、隱忍的薛寶釵完全不同。
經歷過賈府盛世的賈母雖然讀書不多,但眼界開闊、聰明睿智,詼諧有趣,對生活充滿熱情。她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都有,卻收放自如,情理和諧。她年紀雖大,卻依舊賞雪賞梅;她懂得隔著水音聽音樂;她知道賞月要在山上;她知道怎樣聽笛才雅致;她懂得保養,俗務盡交給晚輩,卻不失權威;她高高在上,說話行事卻最接地氣,她可以和王公貴婦交往,也能和平民村媼聊天……一句話,塵世的快樂她深得其中三昧!
而薛寶釵,既克制欲,也克制情。“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那一回中她抽到的花名簽就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她有錢、有閑、有才華,卻生生活成了一個無趣的人,天天不是教導黛玉“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就是教導寶玉關注“仕途經濟學問”。金釧羞憤投井,她為安慰內疚的王夫人竟然說金釧自殺不過表明她是個糊涂人而已;救了她哥哥命的柳湘蓮傷心出家,她卻毫不在意。史湘云當她是親姐姐,她卻一聲招呼不打說走就走了。寶玉挨了老子的打后,她可以手托棒瘡藥丸穿過整個大觀園親自送到怡紅院,因為賈母會高興;而賈璉同樣挨老子的打,她卻裝傻說不知道,因為同情賈璉對她沒有好處。她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善于揣摩他人意圖,細心體貼,一番話就能讓高傲的黛玉對她感激涕零,但是她對別人從不付出真心真情。
所以,雖然不能選擇心愛的外孫女林黛玉作孫媳婦,但活得有滋有味的賈母也不愿選擇冷漠寡欲的寶釵。從個人說,是三觀境界不同;從大局說,賈母深味走向沒落的賈府最不缺的就是暮氣沉沉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