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自伏羲畫卦。亦文亦畫。本合圖畫文字為一。雖太極等圖。系后世傳出。源流自遠。講易時。應并及各圖。以資參證。 易為圣人明天道以立極。立人道以制教。本為明道而作。有關內修性命之功甚多。故講易應注 易既本天地之道為教。內中多闡神鬼之德。陰陽之情。習易者。必...
宗主序 易道玄微。至于無名無形。易道廣博。包乎萬物萬事。蓋有天地以后。無物不在易中。未有天地以前。一氣即為易體。故先后天之名。首著于易。天地鬼神之情。盡備于易。性命道德之言。皆詳于易。生死變化之數。均述于易。以言天地。則盡其神。以言人物。則概其道以言...
宣圣講義 孔子 易之為書。傳自上古。伏羲氏始畫八卦。初具規模。后之圣人。紹述推衍。制卦既備。列爻亦明。唐虞三代。各有演習。分為連山歸藏乾坤之易。文王重加纂序。宏以文章。變其占例。著為典則。周公紹之。詳陳論議。博采遺言。撰為至教。是今傳之易也。 上古無文...
宣圣講義 孔子 易經一書。自分數類。曰卦、曰辭、曰傳、曰圖。合之曰易經。實則卦與爻辭為經。余則傳也。圖說也。卦與辭又非同類。卦象在前。文辭在后。文辭亦有所別。有屬原辭。傳于口者。有屬后人推衍成文者。有從他易續纂其言者。有合古今占候明著其義者。故易有數...
宣圣講義 孔子 坤卦卦象亦同乾、以六爻成象。而爻則異。乾為。明數之奇,坤為。明數之偶。數始于一。成于二。坤爻即二也。二者兩一。者兩一。明所出也。坤出于乾。而為乾之變。故生于。而為之變以變則成。一變為二。變為。此其本體之變。非人為也。蓋者奇。兩則成偶。...
宣圣講義 孔子 易之為書。自來僅具圖象。無文章也。至唐虞以后。始由象而增以字。 由言而演而為文。文字既傳。圖象反晦。此則后人舍本逐末之過也。 要知伏羲畫卦之時。未有文字。語言可口傳。不可記錄。僅以圖象載之版冊。而將意義傳于語言。果不得其師。則不明其義。...
宣圣講義 孔子講義 周易卦序。乾坤之后。繼之以屯。以象天地生化之序也。后天生化。皆自天地始。萬物之生。必在天地既定之后。故屯在乾坤次也。自先天序言。則乾坤之后應為震。以木道為物始也。而屯之象。始于震。其義亦洽。萬物之生。必因于水。故屯為震合坎。坎為后...
河圖歌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宣圣講義 孔子 易傳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此言河圖洛書所由來也。 天地之間。運行者氣。紀量者數。顯示者象。而主其中御之以合度者道。 道兼神形。氣數則神...
宣圣講義 孔子 蒙卦、為上艮下坎。山水相交。陰多陽少。以陽為貴。而陽反在上。其氣下行。與屯相背。屯上蒙下。屯進蒙退。一往一復。一降一升。而成循環。是氣之自然。理之自至。天地轉軸。物之推移。物之定序。數之定例。此周易蒙以繼屯。實有故也。天地交而萬物生。...
洛書歌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五在中央 河圖洛書。同一數也。而象異。以體用之分也。天地生化萬物。自其先言之。則為不易者也。自其后言之。則日易者也。故有體用之殊焉。體者一成不易。示其極也。用者隨事而易明其變也。 天地之大。萬物自生。變化自出...
宣圣講義 孔子 需卦卦象。上坎下乾。為四陽二陰卦。陽多從陰。以陰貴也。陰先于陽。所謂二君一民之象。謂陽尊陰賤。今尊者卑。而賤者賁。是反乎道。而陰以少成貴也。陰少而在先。陽眾而在后。即君多民少之象。君陽也。民陰也。上下之差也。而非關乎卦位。以卦之體言也...
宣圣講義 孔子 訟卦為需之反象。需以水天相從而成用。訟以乾坎相背而成爭。需以相得為象。喻人有所求。訟以不合為旨。喻人有所妬。此由氣之順逆。數之從違。兩不同也。訟之為象。上乾下坎。坎者乾所生。水者天所化。天一生水。原為同類。而上下違行。乃反德為仇。天主...
易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言易卦所自始也。 易卦有八。而本于四象之分。四象者: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也。 陰陽太少。雖有四象。而本于兩儀之化。兩儀者陰陽也。陰陽雖有兩儀。而本于太極之所生。太極者至極也。言天地萬物莫不有始。...
宣圣講義 孔子 周易卦序。文王所定。其次以往復循環。其行取對偶交互。故名曰易。或二卦。或四卦。或八卦。推之至三十。至六十四。莫非依此例以相次序也。故屯蒙相繼。需訟相環。各以其對或反為往來也。而訟之下。則續以師比。師比亦相交也。其爻之陰陽數同而位異。故...
孚佑帝君疏注 此文講太極要義,以舉其大者言之耳;太極圖象。秦后儒者失傳,唯道家存之;至宋時傳于周濂溪氏,而后儒者亦得有之;時以門戶之見,沿習之深,訛毀者大有人在;徒以易傳有易有太極一語,無能根本推翻之也;然周所傳,雖名太極圖實則太極已生兩儀之象,非太...
宣圣講義 孔子 師之反為比。亦五陰一陽卦也。而陽在上。與師殊。則位之差。事之異耳。上坎下坤。水在地上。以象言之。相聚而朋處之意。以情言之。相洽而同流之意。故曰比。比并也。相親昵也。相匹也。相輔頰也。水也。地也。水流而地澤。地博水廣。能涵濡也。而坎險坤...
宣圣講義 孔子 伏羲畫卦。始于太極。已見前講。所畫八卦者純本太極陰陽并行之象。 及河洛五行九宮之圖者也。太極之陰陽兩儀。非同等同類各據一方者也。 非守位不移者也。非分行不侔者也。其生也有序。化也有次。交也有多寡。行也有往復。一消一長。一降一升。非劃然兩...
宣圣講義 孔子 小畜卦象。上巽下乾。巽為陰初長。乾為純陽。陰陽相應。剛柔相得之卦也。而五陽一陰。恰與前師比相對。陽多陰少。以陰為貴。而陰為陽主。陽為陰用。陰象物。陽象道。故小畜者。有畜于物也。一陰氣稚。畜之末大。不似艮乾之大畜有二陰也。凡稱大小者。因...
宣圣講義 孔子 履卦為文明之象。教化之成也。有天地而人類生焉。有人民而生息見焉。有生息而秩序著焉。有秩序。而生成安和之德昭焉。化育繁衍之道彰焉。是故履者。定其秩序。而安其生。發揚道德。而和其類者也。其名履。其實體也。其卦有指。其辭有加。而意有專。用有...
宣圣講義 孔子 泰卦卦象。上坤下乾。地在天上。乃天地相交。乾坤相互之象。卦爻三陰三陽。上下相當。內外相得。升降相調。剛柔相濟。在前數卦。自屯蒙以后。皆為陰陽錯行。剛柔消長。不成一致。其數雜。其用動。其行無定。其德多方。故其象難明。而吉兇不一。至泰則不...
宣圣講義 孔子 泰為正月卦。正月三陽上升。象如泰。而否為七月卦。七月三陰下降。象如否實皆乾坤各半之卦。泰為坤上乾下。三陽在內。否為乾上坤下。三陽在外。陽貴陰賤。故泰為亨通。否為否塞。以氣交否為別。陽主升。在下則上升。陰主降。在上則下降。一升一降。轉相...
宣圣講義 孔子 同人者、本于泰否之變。而明人事者也。天地泰否。而人居天地之中。順泰逆否。以孚天地之數。則人事尚矣。故同人以人名卦。見人與天地為三才。皆世運之主宰。人又能濟天地之窮。應泰否之變。而為萬物之領袖也。在泰與否。天地反復。運數雖及于人。人末與...
宣圣講義 孔子 大有與同人為往來卦。同人之反即大有。然大有與同人雖反。究異他卦以反而吉兇互異也。大有同人反而相成。非泰否可比。可視為前后卦。亦可名為因果卦。蓋同人之終。為大有之始。循環相繼。不相反。故在同人為親。在大有為眾。親之于眾。猶近與遠。昨與今...
宣圣講義 孔子 謙卦上坤下艮。以卦象言。五陰一陽。與師比復剝各卦似。其往來為豫。其反為剝。其對為履。其取義同于泰。蓋坤在上而其下為陽。其初動也為復。其次則師。其次則謙。謙為內卦之變。即坤卦之三爻變乾也。凡陽皆出于乾。故謙有似于泰。泰為坤乾合。謙為坤艮...
宣圣講義 孔子 豫上震下坤。與復卦同體而異位。皆以陽爻為主。陽上升之卦也。在復以震居坤下。一陽始動。為陽氣初復之象。在豫震反居坤上。一陽在第四爻。是為陽氣奮升之象。其異在道之遠近。位之高下也。豫與謙為來往卦。謙以艮在坤下,一陽居第三爻。反上為下。故有...
宣圣講義 孔子 隨之象。上兌下震。震動而兌應。為上下相從之義。全卦三陰三陽。陰陽數同。而上下不均。在下為震。以一陽初動。主陽氣之長。在上為兌。以一陰居上。主陰氣之消。兌消則為乾。震長亦為乾。雖三陰三陽。若二氣平均。而實則陰消就陽。應以陽為主。陽以乾行...
宣圣講義 孔子 蠱與隨為往來卦。隨反即蠱。而卦之象則大異。隨以兌震合。為上柔下剛。蠱以艮巽合。為上陽下陰。隨以陽居下而上升。蠱以陰在內而外達。此其不同也。然兩卦皆三陰三陽。與泰否相似。陽居中上。陰在中下。升降交錯。二爻一互。則與隨相類。故隨蠱合為一卦...
宣圣講義 孔子 臨卦由坤兌合。上地下澤。地與澤皆陰也。而澤在下。二陽居初二爻。為陽長陰消之象。陽雖少于陰。而得位乘時。有駸駸日上之勢。陰雖多而在上。被陽所迫。不能自持。有漸漸變于陽之勢。變則為泰。而陰陽平矣。臨雖四陰二陽。而陰與陰聚。陽與陽連。故名臨...
宣圣講義 孔子 觀卦與臨為往來卦。臨二陽在下。觀二陽在上。此所以異也。臨以陰臨于陽。故曰臨。觀以陽觀于陰。故曰觀。蓋觀以巽坤二卦合成。巽二陽一陰。坤為純陰。四陰連續而居下。下者陰之位也。以陰遇陰。乃嫌于無陽。而二陽在上。上位易窮。窮則反下。陽反而就陰...
宣圣講義 孔子 噬嗑繼臨觀之后。為觀卦嬗變之象。觀為二陽四陰。噬嗑與賁。為三陽三陰。臨觀之陰陽末交。噬嗑賁則互錯。此固天地遞嬗自然之序。亦易卦象數推演之大則也。由二陽變三陽。由分立變交錯。即如世界萬物萬事。由簡而繁。由分而合之例。原氣數必至。生化必然...
宣圣講義 孔子 賁卦為艮離合。上艮下離。亦三陰三陽卦。而與噬嗑為正反。則以三四兩爻之異也。噬嗑陽在上。賁則在下。噬嗑為六三九四。賁則為九三六四。是噬嗑有類未濟。而賁類既濟也。以上下卦言。噬嗑上離下震。為上陰下陽。賁上艮下離。為上陽下陰。是噬嗑有似于泰...
宣圣講義 孔子 剝卦上艮下坤。以少陽加陰。其陽且...
宣圣講義 無妄繼復對之后。為周易之序。其意義最重大上。經以乾坤為首。各卦多隨乾坤變易分合而來。而坎離緯之。最明者如泰否仍為乾坤交。而同人大有師比之屬。則為乾坤坎離交。爻象可以見到者也。且所交多成往來卦。有由一分二之象。唯復與無妄則異是。以非往來也。復...
大畜卦。艮上乾下。 宣圣講義 大畜與無妄為往來卦。一為乾震。一為艮乾。雖同為四陽二陰爻卦。而上下不同。體用遂異。大畜以艮在上。一陽居上。二陰在中。陽升而外。與無妄之剛自外來者恰相反。蓋大畜卦。為乾剛由內往于外。下升于上。則當曰剛自內出。由內而外。即由...
頤卦。艮上震下。 宣圣講義 頤卦象為震艮合。上艮下震。為二陽四陰卦。陽在兩端。陰居中。上下始終皆陽。而內包四陰。卦象頗類中孚。不過中孚陽多于陰。頤則陰多于陽耳。又大象類離。離亦中虛。陰在陽中。唯離陰少。而所類者三位之離。非重卦也。此頤卦雖與離相似。究...
大過。兌上巽下。 宣圣講義 大過上兌下巽。四陽二陰。初上皆陰。中四爻為陽。恰與頤反對。而與中孚為顛倒卦。中孚上巽下兌。陽反在外。陰居中爻。以剛包柔。與頤為類。大過則與小過相似。小過上震下艮。為頤顛倒卦。四陰二陰。陰反在外。故名過。以陰內陽外。剛包柔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