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賬
很多小伙伴可能會覺得記賬太麻煩了,一塊錢、兩塊錢都要去記,太繁瑣了。有的時候忘記了記,然后就堅持不下去。再者,就是覺得記賬沒有用,該花的和不該花的錢都花了。
記賬真的一點好處也沒有嗎?其實并不是,而是我們沒有發揮記賬的作用。
1、為什么要記賬
記賬主要有三個好處。
第一,是通過記賬,可以幫助我們找出日常消費中的拿鐵因子,讓我們養成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拿鐵因子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可有可無,而又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消費。
可能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鐵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費,30年累積算下來花錢竟達到了70萬元。
很多小伙伴可能會覺得自己平常也沒買什么東西,怎么錢一下子就沒有了。通過記賬,才發現平常生活中,一些認為沒多少錢的東西最后加起來也是不少錢呢。
第二,快速積累財富,多攢一些會下蛋的金額。
影響財富積累主要有三個因素:本金、利率、復利。在這三個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我們的財富才能實現滾雪球式增長,最終幫助我們實現財富自由。
而在財富積累的初期,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積累本金,本金足夠了才有后續發展。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三,提高對金錢的把控能力,讓生活變得更加從容。
通過記賬,我們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每個月花多少錢,必要支出是多少,非必要支出是多少。如果發生一些意外情況,我們是否能夠馬上拿出多少錢來應急等等。
在《好好賺錢》一書中就指出了致使我們貧窮的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這四個原因包括意外、疾病、無規劃的支出、脆弱的系統。
意外是我們沒辦法控制的,而我們能控制的只有金錢。對金錢的把控能力實際是一種生活能力的體現。而對金錢的把控最后又需要落實在記賬上面。
2、記賬的幾個小技巧
對于記賬技巧,我們主要從簡單、有用、有趣這三個方面入手。
先來說第一點:簡單。怎么樣才能讓記賬變得簡單呢?下面有3點建議可以做為參考。
第一,賬匯總記,把記賬固定在一個時間點內
固定時間記賬,讓記賬形成一種習慣,你就會覺得記賬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比如每天晚上的十點進行記賬。如果花費少,那么可以固定每個星期天晚上進行統一記賬等等。
第二,日常消費時,盡量用電子支付,購物憑證要保存好
消費時,我們可以統一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這樣就可以匯總起來記一次,不用有一筆消費就馬上記一筆。
去超市或者商場購物時,記得要保存憑證,很多人覺得憑證沒有什么用,所以不是沒拿憑證,就是拿了憑證之后,就隨手扔掉了。其實這些購物憑證保存好,方便自己統一記賬,避免繁瑣,也防止自己忘記。
第三,記賬不要面面俱到,記得太細
記賬記得太細有可能變成了負擔,這樣就可能導致記賬失敗。不要記得太細的意思是不必每筆消費的日期記得非常詳細,也不必每筆到底花在哪,記得特別清楚,記個大方向就可以。比如買了水果,記錄到二級科目水果零食就好了,不必再細分到水果,然后細分到蘋果等等,這樣就會有點繁瑣。如果你想記得更加清楚一點可以在備注那一欄寫一寫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第二點:有用
怎么樣記賬才能變得有用呢?那就是要有分析,分析自己每個月的消費情況。這個分析也不只是打開記賬軟件看一眼什么地方花的比較多,感嘆一下又花了這么多錢,然后就默默關掉軟件,這樣子是沒有用的。
要把分析落實到“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上面來。是什么的意思就是了解自己什么地方花的錢比較多,超出了預算。“為什么”指的是要分析為什么花了那么多錢,這些東西都是必要支出嗎?還是沖動消費等等。而“怎么做”指的就是接下來應該怎么做才能縮減這些費用。
最后,我們來說一說第三點:有趣。
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記賬而記賬,記賬就會變成一種機械運動,那也就沒有什么樂趣可言。
所以我們可以把記賬當成是一種記錄生活,是在抒寫自己的故事。所以記賬時,我們可以在備注一欄,寫寫自己當時發生的有趣事情,寫寫自己的心情。寫下來的這些文字會變成一種回憶和紀念,讓記賬不再僅僅是一種冷冰冰的數字。
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置獎懲制度,如果每個月能夠把賬記清楚,記完整。那么就獎勵自己一件心儀已久的東西。不過這件東西也需要在預算之內哦,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記賬的作用。
二、攢錢
我們前面也提到了本金的重要性,有了本金我們也就有了下蛋的金鵝,也才能談投資,談復利,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一提起理財,很多小伙伴的反應就是我沒錢,我理不了財。其實也正是沒有錢,我們才更需要理財,讓自己慢慢攢下錢來。
對于很多月光的小伙伴老說,攢錢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比如平常吃完飯,就要喝瓶酸奶,現在為了攢錢,不能喝了,那肯定覺得難受。最后就會忍不住去買,所以很多人提倡強制儲蓄,也就是先把錢存下來,剩下來的錢才是可以本月可以消費的錢。
這樣的存錢方式可能會讓人有點難受,甚至只能堅持一兩個月就放棄。我覺得攢錢也應該像打游戲一樣,可以升級打怪,這樣存錢的過程也就變得有趣多了,更容易堅持下來。
下面是我覺得比較好玩的兩個攢錢方法:
1、夢想計劃
有很多小伙伴只想著我要存錢,但是究竟為了什么存錢呢?因為沒有目標,所以也就沒有動力,感覺存錢也沒有什么意義。
我們可以為目標、夢想去存錢的,這樣想起來是不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比如為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為了換一臺性價比比較好的電腦等等。通過這樣是不是感覺更有成就感。
在微信理財通里面就有這樣一個夢想計劃,你可以先寫下自己的夢想以及夢想預算,然后寫一下自己期待多久能實現這個愿望,接著系統就會自動判斷你每個月需要存多少錢進去。
你可以設置每個月自動定投,也可以手動加速。只有當攢下你設定目標的錢之后,這筆錢才能取出來,而這筆錢在里面也會有一些利息的。所以對于攢不下錢來的小伙伴來說,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當然,除了微信,支付寶和一些其他第三方平臺都有這樣的攢錢計劃。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途徑。
2、365存錢法
具體做法是:在一張紙上或者在exl表格中從1寫到365,然后每天開始存入1—365中任意一個數字對應金額的錢,不能重復。每天存掉一筆錢,存完了就在那筆錢對應的數字上打?。比如9月1號存了200元,就在表格中的200上面打個?,9月7號存了65元,就在表格中的65上面打個?……就這樣等到年底,你會發現表格的數字都打上?了,也攢下了不少錢 。
三、理財規劃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而理財不等于投資,理財其實是對金錢、對未來生活的一種規劃。
很多小伙伴一聽到理財,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理財產品最賺錢,那我就趕緊把錢都投進去。其實這樣是錯誤的,而且承受的風險較大。
有人問股神巴菲特投資秘訣是什么,他說:“不要虧損,不要虧損,不要虧損。”我們理財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理財規劃,而不是盲目地去投資,承受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下面我們要介紹的一種方法就是生命周期法。我們人生一般都會經歷這五個過程:單身期、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子女完成教育、退休后。下面是理財大V簡七在理財課程中給出的一張人生軌跡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所處的時期所承受的風險能力有多大,所要完成的目標有哪些。
根據這個人生軌跡圖,我們就可以做出一系列的規劃。
1、單身期
如果你處在單身期,你的負擔就會輕點,這個時期的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強,而生活結余較少,建議60%的資產投資于一些風險大,長期回報率比較高的產品,比如股票等等;
10%投資于一些固定收益產品,如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10%用于生活消費支出,而這些錢可以放在國債逆回購、貨幣基金等一些理財產品中。
10%的錢需要購買一定的保險,以保障自己的生活,減少意外帶來的損失和傷害。
10%的錢拿去學習一些技能,自我投資。這一時期的你屬于自我增值時期,所以建議更多地投資于自己,打磨自身技能,讓自己賺取更多的金錢。
2、家庭形成期
如果你處在家庭形成期,也就是二人時期,這時候消費支出會變得高一些,但因為還沒有孩子,所以經濟壓力也就沒有那么大,這時候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強。
所以建議50%的資金用于投資一些風險大,長期回報率比較高的產品;30%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當中;10%投資于現金類產品當中去;10%的資金用來購買保險。
3、家庭成長期
這時期,孩子已經出生了,壓力也變大了一些,家庭最大的支出就是子女的教育費用,而且這時候的抗風險能力較弱一些。所以建議40%的資金用于投資一些風險大,長期回報率比較高的產品;30%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10%投資于貨幣基金等現金類產品;20%用來購買保險。
4、家庭成熟期
這個時期,孩子逐漸完成學業,家庭開支減少,這時候主要是儲蓄養老金,而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弱。
所以建議40%的資金用于投資一些風險大,長期回報率比較高的產品;30%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10%投資于貨幣基金等現金類產品;20%用來購買保險。
5、退休后
這一時期主要是重點是以安度晚年為目的,所以也不建議進行高風險的投資。保費的支出也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沒有。
建議20%投資于一些風險高,回報率大的理財產品,60%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20購買現金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