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衣原體病是由衣原體目、衣原體科、衣原體屬中的流產嗜衣原體感染山羊和綿羊所發生的一類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該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常常給養羊業造成很大危害,并引起重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對人類的健康和社會也造成了較大的威脅。該病在臨床上表現為妊娠母羊流產、胎衣不下、產弱羔或死羔,新生羔羊表現為關節炎、腦炎、結膜炎,種公羊主要表現為睪丸炎。流產嗜衣原體一般引起反芻動物(如牛、羊等)的流產,是造成養傳染性流產的最普遍因素之一,它主要感染羊的胎盤,產生炎癥和組織損傷,從而導致流產。
本病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3個省市都存在羊衣原體血清學抗體陽性的報道,由于我國在2014年之前沒有商品化的羊衣原體病疫苗,衣原體病血清學陽性說明羊群存在感染,23各省市都存在羊衣原體病血清學陽性進一步說明該病感染在我國的羊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報道最多的省份有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等,而這些省市剛好是我國肉羊的重要產地。通過報道發現,陽性率較高的省市有甘肅、臺北、寧夏、云南、湖北、山東和吉林等。隨著年份的增加,羊衣原體病血清學陽性率增加
一、病原
流產嗜衣原體屬于衣原體目、衣原體科、衣原體屬。一般情況下流產嗜衣原體呈球形或卵圓形,一般為02-1.0μm大小,革蘭氏染色陰性。衣原體不能在一般培養基上繁殖,常在雞胚和組織培養(如羚羊胚胎腎細胞系)中能夠復制和增殖。衣原體嚴格在真核細胞內寄生,具有核糖體和細胞壁,有獨特的發育周期,對多種抗生素敏感。一般情況下0.1%甲醛、0.5%石炭酸、70`75%酒精、3%火堿均能滅活衣原體。同時衣原體對一些廣譜抗生素如四環素、土霉素、紅霉素等敏感,而對鏈霉素有抵抗力。
二、 流行病學
許多野生動物和禽類是衣原體的自然貯主。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為患病動物和帶菌動物。衣原體可通過患病動物的淚液、乳汁、尿液、糞便、鼻分泌物以及流產的胎衣、胎兒、羊水等排出病原體,污染水源、飼料及環境。本病主要經呼吸道、消化道、損傷的皮膚和黏膜感染;也可通過本交感染;本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一些應激因素如密集飼養、長途運輸、營養缺乏或遷徒、營養不良、寄生蟲等可促進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本病的發生與流行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春、冬季節較多見,秋季次之,遇降雪、降溫、寒流等氣候突變時流產率顯著升高。
母羊懷孕前、中、后期都會發生流產,但以懷孕中期和懷孕后期最多。一般情況下后備母羊和1~1.5歲的母羊受孕感染后比成年母羊發生流產的多。羊衣原體性流產還與膘情、營養狀況和飼養管理有關,草場飼草茂盛、體況好及飼養管理好的羊群流產發生率較少。
綿羊的抗體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山羊抗體陽性檢出率,這可能與綿羊、山羊對本病的感受性不同相關,但是山羊衣原體流產的報道多于綿羊。
三、 臨床癥狀
臨診上羊常表現流產型、關節炎型和眼結膜炎型:
流產型:懷孕母羊的流產多發生懷孕4個月之后,感染母羊流產、死產和產出弱羔(見圖3-4),感染母畜往往胎衣不下或胎衣滯留,陰戶紅腫、排流產分泌物可達數日之久。發生過流產的母羊一般不再流產。當母羊懷孕時造成流產或產下的虛弱的羔羊,羔羊一般不會存活。
關節炎型:羔羊多發性關節炎多發生于肥育羔羊和哺乳羔羊,尤以3~5月齡羔羊多見。發病初期病羔體溫升高,可以達到41-42℃,精神萎靡、食欲降低,離群,肌肉僵硬、疼痛,因而造成行動障礙,一肢或四肢跛行,肢關節腫脹疼痛,體重減輕,病程2-4周。羔羊痊愈后對再次感染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死亡率低,呈地方流行性。
結膜炎型:綿羊特別是羔羊容易發生結膜炎性衣原體。病羊單眼或雙眼均可發生,病眼流淚,結膜充血、水腫,角膜混濁,進一步發展甚至造成糜爛、潰瘍或穿孔,經過治療后一般經2-4d開始愈合。
四、 剖檢變化
流產型: 流產動物胎膜水腫、增厚;胎盤上形成血管炎和血管栓,有的形成壞死性胎盤炎(見圖1-3),胎盤子葉出血、壞死,流產胎兒全身蒼白,貧血,皮下水腫。
關節炎型:患病動物的關節囊擴張,發生纖維素性滑膜炎。
結膜炎型:臨床病變和臨床癥狀基本相同,組織學變化限于結膜囊和角膜,疾病早期,結膜上皮細胞的胞漿中先出現衣原體的繁殖型初體,然后可見感染型原生小體。
五、 實驗室診斷
目前衣原體的主要診斷方法有病毒分離和鑒定、間接血凝試驗(IHA)、補體結合試驗(CFT)、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免疫熒光試驗、PCR技術和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等。
(1) 病原分離與鑒定
病料采集:采集血液、流產胎兒及流產分泌物、關節滑液、腦脊髓組織等病料。將病料懸液0.2ml接種于5-7胚齡的雞胚卵黃囊內,感染雞胚常于接種后5~12d死亡,表現為胚胎或卵黃囊表現充血、出血。取卵黃囊抹片鏡檢,可發現大量原生小體。
(2)血清學試驗:間接血凝試驗、補體結合試驗、ELISA、中和試驗、免疫熒光試驗等均可用于本病的診斷。
(3)衣原體抗體膠體金試紙條法:2005年軍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市獸醫生物藥品廠聯合申報的衣原體膠體金檢測試紙條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新獸藥證書,該檢測試劑主要用于衣原體血清抗體的檢測;由于中國尚無衣原體疫苗的規模化使用,檢驗抗體陽性的畜群,都可以界定為發生過感染或隱性感染。
(4)分子生物學檢測:PCR是動物衣原體病診斷的實驗室技術之一,目前用于衣原體PCR檢測的基因主要是衣原體外膜蛋白基因和16~23S rRNA基因。此外,熒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多重熒光定量PCR等方法也在衣原體診斷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
六、 鑒別診斷
本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流產)與布氏桿菌病、彎曲菌病等疾病相似,臨床上不能區分的可以借助實驗室方法進行鑒別診斷。
七、防控
(1)加強生物安全、飼養管理、衛生管理,做好驅蟲工作,隔離飼養、消除各種誘發因素,杜絕病原體傳入和擴散。
(2)疫苗防疫:血清學陽性的飼養場,要開始使用羊衣原體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后備母羊可以在配種前進行免疫注射,配種后三個月內加強免疫,以后每次配種后進行一次正常免疫;種公羊每年兩次進行免疫;繁育母羊在每次配種后三月內進行免疫注射。
(3)發生衣原體病流產時,要對流產母畜及其所產羔羊及時隔離、治療。流產胎盤及排出物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污染的圈舍、用具、場地、墊草、環境等可以用2%火堿溶液、2%來蘇兒溶液或火焰噴射等進行徹底消毒。
(4)治療時選用廣譜抗生素如強力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四環素和紅霉素等,按照藥物說明書進行治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