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總有情緒起伏的時候,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都市人有時更是倍顯孤獨。
脫口秀大全里的龐博說小時候有個風俗叫串門,也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
兒時,家里沒有電話,同在一個地區(qū)自然也不寫信,好像社交就靠串門。
我們家電視買得早,所以每天晚上串門的人自然多。
譚大爺串門吃面條
其中有個人,我叫他譚大爺,他是每天晚上必到,好像是要看新聞,也總趕上飯點,從不在我家吃飯。
我小時吃飯?zhí)貏e磨蹭,總挨說,吃到最后,又沒了興致,又總剩飯。媽媽從小家里生活困難,好強,給自己訂了規(guī)矩,無論誰剩的飯,她都不吃。媽媽煮餃子,下面條都是讓我們報數(shù)的,按量準備,不允許剩飯,因為剩了就得扔掉或喂狗。
有一次我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別人都吃完了,就剩我自己了。媽媽端著粥鍋過了問我:丫頭,這口棒子面粥,你喝了吧。
我還沒回答,媽媽又補了一句:你要不喝,我就喂狗了!
弄得我好像每天和狗在搶食。
有一天晚上吃面條,譚大爺如期又來看電視,我磨磨蹭蹭得一根一根吸溜面條,別人又都吃完了,只剩我自己了。媽媽催了好幾回,催得我不想吃了。四五歲的我又開始挨說,譚大爺摸摸我的頭:沒事,沒事,不哭,譚大爺替你吃。
軍哥串門吃餃子
家里人都愛吃餃子,奶奶更是干活利索,天天剁餡,都能菜墩子剁出一個大坑,所以爸爸最愛餃子。
每次包好的餃子放在蓋簾上是要講究擺放順序的,如果有兩個餃子臉對臉擺在一起,一定會被爸爸罵的,因為那樣放餃子會有外人來搶餃子吃的。
爸爸有個特別好的老鄉(xiāng),張大爺,他兒子我們叫軍哥,每次媽媽中午包了一個肉丸的鮮美羊肉餃子,他都必到,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飯量還特別大。
有一天媽媽又包了餃子,而且還不小心把兩個餃子臉對臉擺放了,爸爸看見了特別生氣,說了媽媽好一會兒,糾正了餃子的位置。餃子下鍋煮好后,剛擺到桌上,軍哥就開門而入。
夾上餃子還沒吃到嘴里的爸爸,看見軍哥,就黑著臉:軍,你還讓不讓我張個嘴啊!
軍哥才不管呢,拿起筷子就吃!
……
我們也去串門
小時候,我們也總去串門,去親戚家,去朋友家,哥哥大了自己走著去,爸爸有時騎著二八大自行車,我坐在前面硌屁股的大梁上,媽媽坐在后面的行李架上。
也有時我們四個走著去,走著回,晚上路上沒有什么人,路邊有大喇叭放著廣播,好多個喇叭不同距離放著同樣的節(jié)目,像聽到回聲一樣,此起彼伏,路燈照著我們長長的影子,媽媽不讓踩影子,我偏要踩。
……
過年更是要挨家串門拜年,哥哥領著我要把和父母有來往的鄰居家都拜訪一遍,家家戶戶必備小零食,小孩子來了給裝點在兜里。
我跟著哥哥,一進人家門就喊:大爺,大娘過年好!叔叔,嬸子過年好!
除了親戚給點壓歲錢,其他人也不給小孩,只是糖,花生和瓜子。
我和哥哥進到一戶人家,剛進門,我就知道走錯了,拉了拉哥哥的衣角:哥,這家人家問咱不認識,走錯了,咱走吧。
機靈的哥哥根本沒理我,看見人大聲喊:大爺,大娘過年好!屋里人也很詫異這兩個誰也不認識的小孩,趕緊給我倆兜里塞滿糖果,花生什么的。
第二年,我和哥哥去拜年又誤入了那家,給人家拜了年。
一天媽媽和爸爸小聲說:咱和上面老張家沒有來往啊,怎么人家還買了東西看咱家老太太了?咱們也去看看人家老人吧!
……
離開故鄉(xiāng)快三十年了,故鄉(xiāng)人好像也不這么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