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學書法先學方法
孩子從小習書法的益處
一、靜心養氣,益于身心健康。孩子學習書法,主要體現手運筆的表現力和訓練手筆墨的協調能力,概括其練習手與筆墨、腕與筆墨、臂于筆墨乃至于身體與手筆墨的調和力,而達到其調和度和靈活度的最佳化,是人大腦科學訓練、良好發育的結果,因為我們左右手靈活協調性是倚靠于人大腦指揮的。即是說,對手、身體等科學化規律的訓練,有益于大腦的生長發育。小孩子正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科學化的練習書法對于促進孩子大腦生長、良好發育是非常必要的。再者,練習書法能夠消除孩子的浮躁情緒,使其安靜下來。信筆揮毫,我們不是說要求其成為名家佳作,而是于更好調節生活、寧靜精神。醫學也證明,練習書法是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良方。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郭沫若先生曾說,字要寫的合乎規范,比較端莊、干凈、容易認,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可使人細心,做事易集中精神,善于體貼人。換言之,人若做事了了,粗枝大葉、獨斷專行必然易犯錯,這些毛病更是孩子成長路上不能有的,而練習書法可以良好、有效的免除這些毛病。接觸過書法的人都知道,練習書法可是一件十分精細的活,要把這個活長遠的堅持做下去,做好,必需仔細觀察字的結構、字的特點等,并與腦、眼、手調和相應,久而久之,養成沉穩寧靜的良好習慣;孩子一旦養成這良好的學習品質,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乃至今后的成長路上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三、陶冶性情,鍛煉意志。瞻仰古賢圣文,《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顏真卿《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不言而喻,學什么都要認真,勤奮,刻苦;書法亦是如此,無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筆畫到結構再到章法,多讀、多臨、多創作,廣取博收,拓寬視野,記之于心,熟之于手,達到心手相應,謂之調和最佳化。孩子學習書法,剛開始難免丟三落四、心緒浮躁、集中注意力較長時間的練習下去,甚會把墨汁弄得滿臉滿身都是,(很有趣的場景)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書法練習,會漸漸的沉穩下來,諸類毛病也隨之慢慢消失,轉而能較長時間的平心靜氣的寫字了。
四、益于發展孩子個性藝術若要想秉一種富有精神化生命力的存在,就要取決于藝術作者的個性。那書法呢?我們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要先學會如何欣賞、如何汲取不同人書法作品中的美,而不是一味的“海納百川”,這就是我們書法人的個性。人們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取長補短來滋長自己心中的美,取得精神上的愉悅,但作為書法人要有書法個性,取之法度內,賞之法度外。書法要推崇創新,追求書法個性。如何追求?讀古賢圣書,以文養書;臨大家佳作,以書作文。這是為了在我們大腦中積累豐富的材料,為今后在書法法度中創新創作做好鋪墊,因而,書法教學從讀賢書、臨古帖再到創作的過程,實際上是讓孩子無形之中走向創新。
五、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人們在鑒賞書法的同時,于書法的美,或沉雄,或豪勁,或清麗,或婉柔,或端莊,或厚重,或高逸,或幽雅,不免無形中受其美熏陶,感情為所滲透,人格為所渲染,心緒為所動容,情懷為之提高。孩子或許一下子不會有如此感受,那么在平時的書法學習中要求他們科學化的方法去練習,力求將字寫得正確、得宜、整潔、美觀,進而逐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幫助孩子樹立科學的審美觀,再用美去渲染他們,進而提高他們對事物理性判斷能力。
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書圣王羲之學書使池水盡墨,顏魯公為官剛正,蔡襄清廉、詩名遠揚……這些千古流傳的事跡,對孩子養成優秀品德、承傳藝術毅力都有很強的渲化,即是說孩子在學書的過程,先要學會了做人。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至今不可或缺媒介,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文字更是一種凝聚力。每一個漢字都積淀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睿智與精髓,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教孩子正確的寫漢字,就是從根本上讓孩子深入淺出的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精神。我們對孩子的要求,無論是讓他們有志于成名成家還是就作為日常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從小學習書法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選擇,這對于孩子心智的鍛煉、良好習慣的養成都大有裨益。
成人學書的益處
一、字是“門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 在電腦、手機等科技產品廣泛應用的時代,毛筆書法依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然我們學書法首要目的是為了記事、抒發情懷和與人交流感情,在書法法度之中,基本要求是把字寫的得宜、整潔、干凈,行外人看了樂于接受,行內人看了知其取法;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隨心所欲、胡亂造字,無異于瞎鬧,不說別人,恐怕回過頭自己都有無法辯識自己寫了什么,毫無實用性可言,更不要說與人交流情感。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社會,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字,無論是在學習、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都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強自信心。
二、修身養性,調和生活節奏。常言道:寧靜致遠,靜能生智。學書法能使人變“靜”,此“靜”是書法人對人對事專心、細心、耐心的體現,進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當一人的心靈能在多彩多元化社會中依舊能處于寧靜狀態時,其思維調和能力和辦事應變能力是最高的;反之則心浮氣躁、思緒混亂,于人于事都可能達不到基本的滿意。再者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日益變快,加之還要承受來自家庭、工作、交際等方面壓力,難免時有人心浮躁、缺乏耐心和毅力等,但我們可通過學書法,彌補這時有性的不足或緩解諸等方面的壓力。
三、長期習書法有益健康延年。 學書法不僅能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且是科學養生有效途徑。據權威醫學專家研究數據顯示,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幾種職業中,書法名列榜首;寫字能祛病健身?古賢曰:“寫字用于養心,愈病君子之樂。”學書法是一種高雅追古的藝術化愛好,揮毫中自得其樂,悅必達身。或許都有同樣體會,我們在會神寫字時“不思聲色,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明無惱,形無勞倦”,身體和精神都會得到放松。從西醫學角度上闡述,會神寫字對肌體起到調節、修復等作用,可推遲或延緩腦的老化。同樣也可在我們中醫學角度上說, “作書能養氣,也能助氣。”習書法時,絕慮凝神,全軀調和,力至毫端,注于紙上,舒中氣,散心郁。這樣對習書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可觀的調節和鍛煉作用,長時間下去,精神煥發,無疾而壽;不管用哪種科學養生方式,都需要自身長時間的堅持。往不好的說,這人患病了,也可通過習書練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說到這,學書法的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了,這也能解釋近年來,書法為什么重新被教育部重視,為什么把書法納入大、中、小學課程中。作者:學書法先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