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小姐 queer 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學的理性 以傳媒的溫度
作者:刀筆 | 審核:詔安
校對:晏南亭 | 編輯:季凌
圖源:網絡侵刪
#
前言
武漢本身就是一個歷經生死的英雄城市,小文和外婆的故事讓我第一時間想到疫情期間,武漢一位母親感染新冠去世,小女孩追在靈車后面跑著喊“媽媽”。“死亡”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尤其是意外總是比明天先到來,“節哀”就顯得如此單薄無力。
后臺有讀者想看《人生大事》的影評,淺寫一寫,主要從打破職業偏見、完成親子教育、如何看待生死三個方面講。
?
?職業偏見:“吃死人飯”
還是“種星星的人”
莫三妹父親說這行“有能耐的人看不上,沒能耐的人干不了。”
莫三妹繼承父親衣缽,從小就學著給死人化妝、穿衣、抬棺、入殮,但卻對此行當深感厭惡,或者說對自己的無能深感厭惡。
被污蔑小偷坐了牢、被女友戴綠帽子、被說“吃死人飯”、覺得在父親心里不如哥哥······莫三妹陷入一事無成的死胡同里和自己較勁,以為換個行當就能改變現狀。
對殯葬師職業偏見歸根結底也是對死亡的諱莫如深,上天堂旁邊的婚慶館總讓莫三妹把殯儀車停遠點是覺得“晦氣”,婚慶館老板娘在自家兒子表演“為母送葬”時氣憤是認為“不敬”。但這在孩子眼里卻僅僅只是把學到的、認知到的事物表現出來。
小文原本不理解“死亡”,只是看著外婆被裝在棺材里,以為別人“盒子”里裝的是外婆所以大鬧葬禮,而大人們總是用“星星”代替死去的人來安慰小孩子。原本只是三哥的溫柔,在對小文的死亡教育里卻形成了“星星”的第一認知。
當幼兒園親子活動小文表演殯儀館送葬、在畫紙上畫下棺木和花圈,老師問她父母是做什么的,她講是“種星星的人”。這樣的認知讓三哥逐漸意識到殯葬師行業的意義。
親子教育在我看來從來不是家長教會孩子什么,而是家長交教給孩子多少,孩子也教給家長多少。
在莫三妹深陷生活泥沼沒有頭緒時,同事兼好兄弟說:“哪有清清白白的人?我以前是小偷,白雪以前是小販,都要干干凈凈,這日子就沒辦法過了。”有時候換個角度去想,生活里哪個人不是可愛的呢?
?
?
?
殯儀館養娃日常:
“齊天大圣”和“小哪吒”
這是笑點也是淚點。
影片一開始就出現了孫悟空和哪吒的小玩偶,代表著三哥和小文。
小文總是扎著兩個小啾啾,一桿紅纓槍在手就“老子天不怕地不怕”,三哥也常自稱“老子”,被生活壓在五指山下也不服輸,在小文擔心手表修不好不能再聽到外婆的聲音時揚言“我可是孫悟空,什么不能給你變出來?”
小文和三哥的關系破冰點就在第一次共同生活,小文誤食跳跳糖進了醫院,三哥三個人每天盯著小文的排泄物看有沒有把那個小圓球排出來。
最打動我的兩個場景,一個是小文想幫遇到麻煩的三哥,反而讓三哥父親和三哥的關系達到冰點,小文一個人躺在床上默默掉眼淚,三哥問“你為啥子哭?”“我是不是又給你惹禍了?”
另一個是小文親生母親找來,三哥把小文送走但小文還是自己跑回來。“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市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不會丟。”
親子教育的完成在影片里有父親對莫三妹的、外婆對小文的、莫三妹與小文之間的。最開始的莫三妹被女友指責不成熟、無法承擔一個家庭、一個父親的責任,而在和小文相處中,已然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父親。
莫三妹和小文都是溫柔的人,嘴上喊著“老子天下第一拽”,像孫悟空和哪吒一樣不認命、不服輸、誰都看不上,事實上最心軟、最細致。溫柔的人才能打動彼此,成為“父女”這件事不是能在任何非血緣關系的人身上發生的。
?
?
?
?對死亡的認知:五場葬禮
講“人生除死無大事”
影片主要是通過五場葬禮來描述死亡的。
第一場葬禮外婆離世,在清晨的手機鈴聲中,小文叫不醒已經離世的外婆,這場葬禮教給小文死去的親人會“燒成煙變成星星”,讓小文遇到“種星星的人”,“我知道你在騙我,我再也見不到外婆了,但是我不害怕了,因為我有家了”;
第二場葬禮是父母送別因病離世的女兒,不懂“死亡”的小文大鬧葬禮,初初窺得“死亡”的含義后,在離世女孩的定制骨灰盒上畫畫,送給她一個天真又真誠的禮物。當三哥看到骨灰盒上的畫忐忑不安等待女孩父母怒氣時卻得到了感謝,所謂“一誠可以抵萬惡”;
第三場葬禮是外婆舞伴花費三十萬巨資請莫三妹給自己辦活人葬禮的“鬧劇”。而后揭露真相是因為家里為了老人遺產而爭得雞犬不寧,小文又剛好找到老人幫忙,于是老人想出理由幫助莫三妹,要求他對小文好點。而給活人辦喪惹得莫三妹父親發怒,也使得老人子女認為他“丟臉”,這也都是對死亡的一種抗拒;
第四場葬禮是給莫三妹戴綠帽子的老六意外身亡,莫三妹放下個人恩怨為其化妝、送葬,這是殯葬職業的操守;
第五場葬禮是莫三妹為自己父親送葬,父親讓他不許亂花錢,不要披麻戴孝,卻要一場不一樣的葬禮。莫三妹選擇將骨灰放進煙花炮筒,隨之升空綻放。
三哥父親講“人生除死無大事”,不是說死亡就是需要避諱、需要三緘其口的事情,也不是人死的葬禮要如何隆重,而是葬禮如何辦都有其道理,但人生里其他事情都沒那么難,總能找到出路。
?
?
#
后記
近兩年其實有一些“死亡”為主題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滾蛋吧,腫瘤君》等等,但更多的側重于“求生”,沒有將整個落點單純放在“死”之一字上面的。
筆者本身對朱一龍無感,但是這個電影朱一龍和小演員楊恩又的演技真的沒得挑,哭戲都戳在我的心巴上。無論是主題還是演技,都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