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否則,我們不會那么精進修行,懺悔罪障,也不會想到要以目前的凡夫身份去追求無上正等覺。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因此不可能存在注定不變的命運。我們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都會產生相應的后果,都會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帶來改變。有些行為的后果很快顯現,而有些行為卻要等很久以后才能看到它的結果。就像野草的種子播進土里不久就會長出草來,而青稞播種后卻要等來年才開花結果。因果的法則無所不在、深奧復雜,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眾多因果關系共同作用的結果。佛陀說只有像他那樣徹底覺悟的人才能完全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一般人只能看見其中的某個片斷。
因為知道自己不管做什么,哪怕是最微小、最隱秘的行為也有后果,將影響到自己和他人,所以我們會自然而然地生起責任感,不再只顧眼前、為所欲為。我們也更深切地體會到人與人、人與世界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關系。慈悲心的培養是必要的,如果我們想最終免于痛苦,就不要傷害他人;如果我們想快樂,就創造條件讓他人快樂。
人們總是把“因果”和“報應”相提并論,我卻不喜歡“報應”這個詞,因為它讓人感覺冷漠、疏離,有一種懲罰的意味。我們不認為如果自己做對了,就會有人贊賞、保護我們;如果做錯了,就要受到處罰。
事實上,從頭到尾我們都是自己對自己負責。我們遭遇的困難、痛苦只是過去行為的一個結果,沒有理由責怪他人,也沒有必要自責。你若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它,那么正在經歷的痛苦不僅完結了一段舊的因果,而且還會成為一個新的善因,開啟一連串正面的反應。所以,痛苦并不總是壞事。人生的得失起伏都可以是覺悟的契機,關鍵看你以怎樣的心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