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
腰椎間盤突出是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由于各種外力因素導致的腰椎間盤髓核向外突出的疾病。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主要是由于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椎管內的神經而引起的,常見于勞動強度大、久坐、久蹲、反復彎腰等職業,例如司機、教師等。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發生在腿痛之前或之后,其次是坐骨神經疼痛,這種疼痛從臀部、大腿后外側、大腿外側到腳跟或足背逐漸發生并具有放射性。其主要體征為腰椎側凸,是一種緩解疼痛的代償姿勢,具有輔助診斷價值。同時,它具有有限的腰部活動和正直腿抬高實驗。神經系統主要表現為大多數患者出現與異常感覺、肌力下降和反射異常有關的癥狀。
而腰肌勞損指的是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出現的無菌性炎癥。像重體力勞動者出現的腰部扭傷,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者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引起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在中年人中經常發生,這與長期保持工作姿勢有關。無明顯誘因的慢性疼痛是主要癥狀。腰痛是疼痛,休息后可以緩解。疼痛區域有一個固定的壓痛點。在壓痛點叩診反而會減輕疼痛。直腿抬高試驗為陰性,下肢無神經受累。
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同時存在。如果腰肌勞損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就會使腰椎附近的肌肉和軟組織失去保護作用,從而容易引起椎間盤的病變。而腰椎間盤突出導致患者腰部姿勢出現改變,也可能會引起腰肌勞損,或者使原有的腰肌勞損加重。
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的主要區別在于癥狀和影像學的不同。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主要是以勞累、活動后,彎腰時加重,休息時減輕為特點。而且,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不僅會出現腰痛,還會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嚴重者甚至可能因為神經壓迫而導致肌肉萎縮。
從影像學腳底來講,腰肌勞損檢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
而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腰椎正側位X線片可見腰椎側彎、相應椎間隙變窄、兩側不等寬以及骨贅形成等病變。CT或磁共振檢查則可明確檢測到椎間盤軟組織的退變及病變情況,可明確腰椎間盤是否膨出、突出、脫出以及游離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