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婚戀教育?
幫助你理解和處理與婚姻和戀愛有關的問題,形成一個健康的婚戀觀,實現穩定親密長久的感情。
我們為什么需要婚戀教育?
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舒服,養成健康的婚戀觀。
穩定親密健康的戀愛關系,是能給人帶來穩定的情緒,向上的動力,自信樂觀帶人成長的;糟糕的戀愛關系讓人消極,精神內耗,多是痛苦和焦慮。
也就是如何去愛,是一種能力,以什么樣的姿態跟異性相處,情侶吵架怎么辦,對另一半要有什么樣的標準,這些問題是婚戀教育要解決的。
我們需要怎樣的婚戀教育?
婚戀教育其實一直存在,就像從來沒人教性知識,但是還沒有滅絕一樣。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言情小說,愛情電影,同學之間的嘻嘻哈哈討論,去參加婚禮聽主持人帶著發誓,聽長輩們指指點點彩禮嫁妝等等。
情感需求是伴隨著人的生理需求,在不同環境中熏陶、發酵,形成了不同的婚戀觀。
有人追求完美愛情,認為自己現在不配談戀愛,必須要特別特別優秀,才能去追求愛情,否則就是對愛情的玷污。
有人認為戀愛就是一見鐘情,喜歡就是激情的,永遠充滿熱情的,一旦誰回消息慢了,沒有之前投入時間長了,便是不愛了。
有人認為戀愛就是為了結婚,是一段關系的終點,現在的感情問題,只要結婚后就能解決,如果最后不能結婚,那這段感情就是是失敗的。
有人認為戀愛是一場博弈,不是我拿捏你,就是我被控制,不斷的測試對方來判斷忠誠,要完全的占有對方,不能有個人空間。
也就是不同的成長環境和性格等造成不同的婚戀觀,以至于天天吵個不停:男朋友個子低怎么辦,女朋友胖怎么辦,覺得男人不給我買貴重禮物就是不愛我,戀愛后還能不能跟異性相處,朋友的對象陪她做這個了,男朋友不陪我怎么辦,每天都要查對象的手機才能安心,要不要提出自己的需求,女朋友為什么總跟自己抱怨…..
也就是大家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各種奇葩的觀點,一會聽這個,一會信那個,出現盲目戀愛,不愿戀愛,一旦感情受挫,就容易走極端。
什么是情感咨詢?
當你遇到情感問題,找有經驗的人(咨詢師),向他支付一筆錢,按此或者時間,他來解決你的情感問題。
情感咨詢的問題一般集中在兩端,怎么脫單,開始一段戀愛;情侶分手了,怎么挽回。
他們是怎么做情感咨詢的呢?
1.分析問題
2.給出分手原因
3.教育和指導
把你的類型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分手類型,讓你學習和指導,其中決定是否成功,還是看實際動作的指導。
所謂指導就是代聊,按照咨詢師給你設定的結構,來寫小作文,對方回什么,你發給咨詢師,咨詢師給你一句,你復制粘貼發過去,他讓你拍什么照片,發什么朋友圈,顯得自己不一樣,有思想開始健身提升自己了。
也就是他替你談戀愛,哦不,后面可能好幾個人,對著你們聊天記錄指指點點、嘻嘻哈哈。
因為跟心理咨詢師沾邊,而行業內又沒有監管和標準,越來越多人進入情感咨詢行業,在宣傳口主要分為三派:
1.江湖派
江湖派多是經驗主義或抄襲主義,他們的背書通常是自己曾經是渣男,有無數感情經歷,最懂女人/男人心,或者自己曾經在感情中唯唯諾諾,失敗無數次,后來通過反思學習開竅。
主要聚集在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喜歡回答怎么辦,比如:愛你的男生都做了這些,變成小妖精讓男生離不開你,三步挽回成功率100%。
2.學院派
學院派多是從心理學,心理咨詢領域轉型過來的,他們喜歡回答為什么,一個行為給你拆解三個心理學理論,喜歡對人進行分類總結,什么依戀人格、回避人格,給你說愛情是多巴胺,運用吊橋效應,種心錨,蔡格尼克效應什么的來戀愛。
主要聚集在知乎公眾號這些文字平臺,每篇文章必有心理學名詞,用理論、文獻、洋文實驗最后得出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讓你詳細的知道,我為什么不開心,他為什么不說話,我們為什么相處不愉快等問題,但通常不能給解決方案。
3.知音派
知音派不講理論,也不講實踐,他們主要通過一個個故事,來暗示你愛情的神秘、復雜、矛盾,用華麗的辭藻,變著法子地講一個情緒,一個行為。
他們生產了愛你的1000種比喻和表達,恨你的1000種心理活動,用一個個離譜的分手故事來讓你感慨:唉,得不到的才是愛情,愛情的內核是悲劇等結論。
為什么情感咨詢已死?
這個行業的模式是矛盾的:
1.咨詢師與客戶矛盾,部分客戶的問題是客觀的,無法解決的,男的有暴力傾向,就是喜歡飆臟話,喜歡打壓嘲諷;兩人異地,女生就是沒有安全感,男生不秒回她就覺得背叛了,且沒有經濟條件見面;自己出軌,對方不能原諒自己,已經警告過,無視警告還是出軌。
客戶的問題是不能解決的,或者說希望渺茫,但是咨詢師只能靠接單賺錢,接單就要做出承諾,承擔責任,他只能硬著頭皮上。
2.情感問題與咨詢師矛盾
對方冷漠,一心想要分手,客戶希望對方重歸于好,改變自己很難,改變客戶很難,透過客戶去改變對方的想法和行為,更難。
更不要說有時還牽扯進父母、朋友等社交關系,咨詢師只跟客戶直接聯系,但問題的核心在別人身上。
3.標準與監管矛盾
客戶的需求是解決問題,誰能解決問題,誰就是專業的,誰就是優秀的,但情感問題是多樣化的,非標準的。
也許對方突然想通了,做夢離不開他了,能挽回成功就是雙方又有感覺了,跟你咨詢師使多大力沒關系。解決情感問題,跟你什么專業,留什么洋,有過什么科研經歷,參加過什么研學,考過什么證也沒關系,不是說你是碩士,你幫他挽回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這就不說有些機構,就是奔著騙錢胡搞上的,銷售團隊拿著話術搖身一變就成了金牌挽回老師、王牌咨詢師、情感教練,就是認真做咨詢的,也難逃被舉報的風險。
現在隨便在瀏覽器搜索“情感咨詢”就是各種吐槽和投訴,伴隨著情感焦慮,不斷詢問怎么辦,形成了種市場巨大、騙子巨多、騙子合理、找靠譜老師,整體浮躁。
同時還有爭議的是咨詢中的教育,最喜歡提倡的觀點:自我提升
什么是自我提升?
多看書,顯得有文化,健身,胖的變瘦,瘦的變壯,提升形象,買好看的衣服名牌包包,做好情緒管理,學習聊天話術,理解男女思維差異,擴展興趣愛好等等。
有沒有用?有用。
跟情感咨詢有沒有關系?沒關系。
正常人都知道這些,難道一直沒做,是因為沒有遇見咨詢師嗎,是沒有失戀就沒有動力嗎,你之前不成功,這次成功了,是咨詢師的功勞嗎?
人是不可被教育的,人改變只能是內因,你去做情感咨詢的目的是要結果,是為了挽回感情,以自我提升作為核心和賣點,讓客戶心甘情愿覺得就算沒有挽回成功,但是你學到了很多知識也不虧。
那我認為這就是詐騙,打著情感咨詢的幌子,來賣課,你敢讓推廣口和銷售說:挽回的概率不高,但是能幫你自我提升。這樣還會有人付款嗎?
其次是我最討論情感咨詢的另一個點:代聊。
沒有自己的思想,你說一句,我說一句,我發什么消息,要先經過你的同意。
目的是什么?迎合對方的需求,改造自己。
舒服的戀愛是兩個人的相互匹配,這個匹配包括性格、愛好、消費觀、價值觀等等,過去不合適,現在合適了,為什么?
因為你被代聊了,突然跟她能搭話了,自己有時間了,她說什么是什么了,自己會觀察她的需求了,周末不看書,能陪她出去玩了,馬上結束異地,飛過去找她了。
也就是你十幾年二十幾年的習慣,哎被代聊改變了,幾周幾月甚至幾年的時間,都不會真正改變一個人,但是現在變了。
這個變,并不一定是變好了,會疼人了,情商高了,包容度更大了,而更多是迎合,也就是咨詢師幫你放棄了自尊、自信、愛好。
這還是認真做事的,情感咨詢的細分領域更雜,更毀三觀:
教女生怎么傍大款,高嫁,業內名詞叫撈女;教男生怎么推倒女生,怎么讓女生心甘情愿為自己付出,業內名詞叫PUA;還有分離小三,擊倒原配,撩漢撩妹,愛商性商各種新名詞,星座羅盤,高段位,小妖精。
情感咨詢已死,婚戀教育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