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2015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作者開門見山的指出阿德勒在心理學上地位比肩弗洛伊德,本書屬于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籍。
推薦者在序言的反思,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過分認同并忠誠于一種信條,不知不覺間開始通過一根管子去觀察世界和人生。” 是說自己接受某種信念以后,思維固化,很難再打開新思路。
弗洛伊德強調內心和過去的世界;阿德勒則強調活在當下。
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看起來是時間、金錢、人際關系,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的。阿德勒試圖把人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人重獲心靈自由。
阿德勒認為三大束縛:①過去 ②人際關系 ③未來
【過去】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這些經歷變成了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的人生。阿德勒認為,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怎么看待過去,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
所謂的“心理癥狀”并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而是為現在“目的”服務。
【人際關系】
很多心理困擾來自社會和他人的期待和評價。正是這種評價體系,造成了人的驕傲和自卑。人們又經常借“愛”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實。
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際關系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他認為每個人的課題都是分離又獨特的。我怎么愛你,這是我的課題,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愛,這是你的課題。—— 課題分離
每個人都守自己的本分,過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間就沒有那么多糾結和煩惱。
【未來】
如果將現在看作通往人生的路上,就是把“現在”貶低成了實現“未來”的工具。但“現在”卻是我們唯一經歷和擁有的。“當你急著奔向未來時,說明你已經不喜歡現在了。”阿德勒哲學強調當下的意義,認為這才是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