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二戰“閃電戰”,源于成吉思汗的蒙軍(成吉思汗-元太祖)
術赤聽見弟弟直接揭傷疤,立刻也急了,他揪住察合臺,怒罵道:“我從來沒覺得父汗對我有什么不滿,你怎么能說這樣的話,我必須要跟你決斗,你死我活,請父汗圣裁!”成吉思汗說:“察合臺你怎么能這么說你哥哥呢,術赤怎么不是我的長子?以后不要再說這話了。”成吉思汗既保護了長子術赤,但又沒有追究察合臺造謠污蔑的責任。但經過這一番喧囂,成吉思汗并沒有強行將小兒子推上繼承人之位,而是尊重了各方的意見,立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作為馬上天子成吉思汗,要考慮選一個善于治國的繼承人,從政治上也是非常高明的決策。但紛爭并沒有結束,明面上大家都接受了成吉思汗的旨意,但暗中的合縱連橫又開始了。之前我們并沒有從史書上讀出,四個兒子之間有什么矛盾,或者分成什么派別。但經過了立儲風波之后,四個兒子立刻分成了水火不容的兩派。確立窩闊臺為繼承人之后,蒙古立刻展開征服花剌子模的征程。察合臺和窩闊臺先攻下堅固的訛答剌城,然后與術赤合兵一處,攻打花剌子模首都玉龍杰赤城。窩闊臺以繼承人身份統一指揮,加以調解,才最終攻陷了玉龍杰赤城。消滅了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將術赤留下鎮守,其他兒子隨父親班師回到蒙古故地。成吉思汗給兒子們的封地都在阿勒泰山以西,稱為“西道諸王”。術赤、察合臺、窩闊臺都受封了西部大片的土地,也成為未來“四大汗國”的雛形。這四兄弟從此開始了合縱連橫的權力爭奪之路,在成吉思汗死后就更為激化了。明面上是窩闊臺一系與拖雷一系激斗,反復爭奪了很長時間,花了兩代人才最終定型。就算在同一派系內,察合臺和窩闊臺也有紛爭,拖雷的兒子們內部也斗成烏眼雞,造成了蒙元帝國前期十分混亂的政局。病重時,他把兒子們叫到跟前,要他們保持團結,并服從窩闊臺的領導。按蒙古部落傳統,還需要經過“庫里勒臺”大會的推舉,才能繼位登基。蒙古大汗位空缺了兩年,兩年中都是由幼子拖雷,監攝國政。兩年以后的公元1229年秋天,終于召開了“庫里勒臺”大會,并足足開了四十天的會,才最終敲定了新大汗繼位。有遺詔在手,居然還花了四十天才有了結果,可見其內部分歧之大,矛盾之深。察合臺和窩闊臺屬于一派,而拖雷派的術赤已經去世了,目前是兒子拔都主政。所以拖雷有些勢單力孤,侄子拔都太年輕,暫時還沒法和叔伯們抗衡。孤掌難鳴之下,拖雷也只好退縮,擁護三哥窩闊臺順利繼位。窩闊臺是蒙古帝國承上啟下的一位雄主,在其父成吉思汗已經打下的巨大地盤基礎上,進一步開拓了帝國版圖。同時,窩闊臺重用耶律楚材等中原人士,奠定了蒙古政治制度、財稅制度、法律制度的變革,使游牧文明逐漸向封建文明進化。軍事方面,窩闊臺在位期間的主要戰功是滅金之戰和西征之戰。滅金戰役打了五年,開始階段金軍尚可憑借關河防線固守,名將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等率軍數次擊退蒙軍進攻。窩闊臺和拖雷改變策略,不再猛攻關河防線,而是兵分三路,尤其是拖雷率領的右路軍,繞道南宋境內,沿漢水而下,包抄汴京。在三峰山之戰中,拖雷率軍殲滅完顏合達率領的金軍主力,蒙古攻下鈞州。三峰山之戰的結束,也基本宣告了金軍正面戰場抵抗的終結。之后就是蒙軍攻陷汴京,金哀宗先逃亡歸德,再逃亡蔡州,最終滅亡了金朝。滅金之后,蒙軍兵分兩路,一方面以拔都為名義統帥,實際主將是速不臺,率十五萬大軍西征。這是蒙軍最為鼎盛的時期,可以兵分兩路,萬里奔襲,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展開滅國級大戰。但這種規模的分兵作戰,也削弱了自身的力量,犯了兵家大忌。當年成吉思汗南征北戰,但同一時期基本是集中力量對付一個敵人的。分兵的結果,雖然聲勢浩大,但伐宋之戰成效不佳,打了四年,除了劫掠荊襄、川蜀、兩淮之外,并沒有擴大蒙古的地盤。西征打得也很艱苦,但速不臺可稱是蒙古第一名將,在他的指揮下,蒙古的第二次西征連克強敵,一直打到東歐。速不臺依靠蒙古騎兵機動力強的特點,推崇“閃電戰”戰法,屢次圍殲強敵。這種利用高機動力打運動戰、閃電戰的軍事思想,遠遠超前于那個時代。直到二戰時期,以坦克部隊開創閃電戰,橫霸歐陸的德國陸軍,其軍事思想也深受速不臺的影響。窩闊臺時期,雖然蒙軍戰力與成吉思汗時期相比,已經有所下降,但畢竟還是取得了滅金、西征的榮耀,繼續擴大帝國版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