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離婁上》第二十六章中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段話說的是舜娶妻的故事。堯選擇舜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了進一步考察他,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舜與二女結(jié)婚,并沒有事先稟告父母。這違背了禮教,但如果稟告父母,就可能打散婚事,使舜“絕后”。相比于“絕后”的大罪,“不告而娶”就成了小錯。
那么,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的三不孝,不包括下面哪條?
A.不聽父母的話
B.沒有原則地順從父母的意志,做出不好的事情,陷父母于不義
C.不肯賺錢贍養(yǎng)老人
D.不結(jié)婚不生孩子
答案:A
《十三經(jīng)注疏》中在“無后為大”下面有注云:“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
根據(jù)《注疏》的解釋,聽從父母的話要有原則,如果不對就不能盲目順從;如果家貧,就應(yīng)該去工作,用工資(“祿”)來贍養(yǎng)老人;適當?shù)臅r候娶妻生子,延綿后嗣,使祖先一直有人祭祀。
在舜“不告而娶”的故事里,有一個隱含條件,就是舜的父親瞽叟寵愛后妻和小兒子,虐待舜,不給他娶妻。甚至在舜得到堯的信任之后,還屢次設(shè)計害他性命,謀奪他的財產(chǎn)和妻子。
孟子認為,面對這樣的父母兄弟,才可以“不告而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