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政兄弟這一輩是王夫人管家,因為人家雖然是二媳婦,但是進門早啊;珠璉寶玉這一輩是王熙鳳管家,因為大媳婦“尚德不尚才”啊。
看了幾部宮斗戲的人,總以為管家權(quán)是很大的權(quán)力,人人趨之若鶩,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權(quán)力和責(zé)任是相伴生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才干,那權(quán)力帶來的利益,是不足以抵消責(zé)任帶來的辛勞痛苦的。
《紅樓夢》里的人,倒一大半不愿意管家:如果賈母愿意管家,有她的輩分放在那里,哪能輪到小輩?如果王夫人愿意管家,又何必著急把權(quán)力委任給不到二十歲的年輕王熙鳳?如果有人愿意管家,何至于王熙鳳一病倒,王夫人就急得“失了膀臂”,連親戚家的女孩子也借調(diào)過來了。
好吧,想不想管家,咱們先放下不說,再說王夫人當家的經(jīng)過。賈赦是長子,當然應(yīng)該先結(jié)婚,然后賈政才娶了王夫人。賈母獨立撫養(yǎng)兒女成人,娶也媳婦之后,也很愿意把管家責(zé)任交出去,自己享清福之余,從旁指點,也就夠了。——也不全是為了享清福,還有鍛煉人才的用意。再出色的人才,不給他(她)機會、不讓他(她)鍛煉,他(她)是成不了才的。
先管家的,應(yīng)該是賈赦的原配夫人。但是呢,這位大太太活得不久,在生下賈璉后就逝世了。管家之責(zé),也順理成章地轉(zhuǎn)移到王夫人手中來。然后才有賈赦續(xù)娶邢夫人。論長幼,邢夫人是嫂子,王夫人是弟媳婦。可是論入門時間,卻是王夫人在前、邢夫人在后了。
如前分析,也可以從作品中看出來,王夫人既不擅長、也不喜歡管理家務(wù)。如果續(xù)娶的邢夫人又能干又想干,她也未必沒有機會參與。可是呢,邢夫人出身低,貪婪,苛吝,又愚又犟,對(繼)兒女冷酷無情,沒有信任的奴仆……這些因素綜合下來,榮國府怎么敢請她來管理?
邢夫人自己也不想管家。“只知承順賈赦以自保,次則婪聚財貨為自得,家下一應(yīng)大小事務(wù),俱由賈赦擺布”。兩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結(jié)果就是邢夫人不想管家、就不管家,而王夫人不想管家、卻不得不管家。
前面說了,王夫人的管理才能并不出色,也就是個“不過不失”罷了,榮國府其實很需要新的管理人才。可是,好容易等到李紈過門了,又是個“尚德不尚才”的——李紈的冷淡跟她的寡婦身份有關(guān),但絕不會是完全因為寡婦身份。試想一下,湘云將來也早寡,會跟李紈一樣的性格嗎?
李紈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跟王夫人是相通的:她對于應(yīng)盡的義務(wù)并不推辭,但也絕不會主動去爭取什么。就連起詩社這么風(fēng)雅好玩的事,她“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但“想了一想”之變后,就不提了。好玩的事兒都是這樣,更不用說責(zé)任重大的管家事務(wù)了。
王夫人年紀并不大。到寶玉挨打的時候她“已將五十”,在賈珠娶妻的時候最多四十上下。從年紀來說,她也不需要著急地移交給并不熟悉的兒媳婦。
等王熙鳳過門,情況又不同了。王熙鳳有才干(“從小殺伐決斷”“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呢”),也貪權(quán),而且從小在賈府來往,熟悉人事,又是王夫人信任的娘家侄女,又是賈赦的兒媳婦,兼具兩房的“背景”。
在這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跳過李紈,由王熙鳳管家,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雖然是順理成章,可是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個是偶然,兩個也是偶然。偶然得多了,難道就沒有潛在的必然性嗎?
讓我們把眼光放大一點,走出榮國府,再到相鄰的寧國府里去看看。現(xiàn)在的寧國府是賈珍當家,他是賈敬唯一的兒子,也無所為老大老二。可是上一代的當家人,賈敬,怎么那么巧,也是老二?雖然人們不叫他“二老爺”,可書中雖不大書特書、卻也專門提到的賈敷,才是真正的老大。
“家有長子,國賴大臣”,寧國府的長子早死,榮國府的長媳早死,下一代的長子又早死,本該承擔(dān)責(zé)任的老大不約而同地缺席,正暗示著賈府人才的缺失。
而人才的缺失,正是賈府敗落的根本原因——這句話,我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