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的發表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初審、復審、終審。三個階段都有被拒稿的可能,只要能夠通過終審的論文,基本上能夠確認可以發表在期刊上了。編輯們審查論文的方向通常集中在——論文的研究方向是否適合期刊、是否有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否能提高期刊的影響力等等方面。
論文方向是否符合期刊
不同的期刊都有各自的收稿范圍,且收稿的論文類型要求也不一樣。有些期刊收錄簡報、述評、案例報告,有些期刊收錄研究報告為主。因而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看清楚雜志社對于論文類型的要求,不可盲目投稿,切莫因為研究方向和類型的不同被拒稿。
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在學術界是很忌諱的行為,的確存在著部分學者的學術不端行為沒有被雜志社發現,得以順利發表論文的情況。但這類情況很可能會因為后續的審查被發現,即便是已經發表也會面臨著撤稿。如此行為不但會對作者本人有影響,對期刊的聲譽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雜志社的編輯會在初審階段,就對論文予以加大排查“學術不端”行為的力度。
能否提高學術期刊的影響力
這一點是編輯們在審稿期間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無論是哪家雜志社的何種期刊,都希望自己的期刊上能夠刊載高學術影響力的論文,以提升期刊的整體學術價值。因而,編輯們更希望收到來自前沿領域、行業熱點、創新能力足項目的論文。所以,作者的論文可以盡量往這方面靠,以求讓編輯們眼前一亮,提高論文的通過率、
除以上流程以外,雜志社還會審查科研過程是否嚴謹完整、語言表述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因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