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SCI論文的時候,經常需要引用一些參考文獻,那么在使用文獻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羅列一些注意事項,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1.盡量使用原始文獻。我們許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在寫文章之前,我們會查閱大量與我們論文研究相關的評論。所以寫文章的時候也會引用大量的綜述論文,這也是綜述論文被引用率高的原因。其實我們做研究,看文獻的時候,都希望看到文獻原著。例如,當我們閱讀一篇文章的引言或討論部分時,我們會對其中引用的一些研究結果很感興趣。當我們看到最后一個參考時,它來自綜述,我們難免感到失望。還必須自己查看綜述以追蹤原始文獻。因此,自己寫文章時,除了一些籠統的備注外,在介紹研究進展和解釋自己的成果時,盡量引用原始文獻。
2.參考文獻的數量。參考文獻的數量應與論文的信息量呈正相關。例如,一篇研究論文的發現很少,而在討論中引用大量文獻進行解釋和假設是不好的。但是,有些期刊對文章數量有限制,最好遵循“少而精”的原則。
3.盡量使用較新的文獻。這一點我想大家都能理解,較新的文獻能突出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自己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可以為SCI期刊的影響因子做出一定的貢獻。但是,一些屬于自己領域的經典文獻,還是不能落下。
4.參考等級。其實,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從理論上講,發表的結果應該是可靠的,文獻不應該有等級問題。一篇Science文章引用1-2篇期刊文章是正常的。然而,實際上,一些審稿人還是比較關注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發表了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引用了一個IF較低的期刊的文獻,這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把它作為你論文的重要依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