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篇SCI論文?所謂“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才會有路”。本期小編來介紹SCI論文寫作技巧。
首先是標題和摘要。標題是文章中最重要的東西。只有標題有吸引力,摘要和正文才能得到審稿人的認可。所以title和abstract一定要體現正文的核心,否則被拒的概率很高。沒有一篇論文的標題和摘要是一體的。這兩部分需要在寫作過程中不斷修改和打磨。
而很多人也步入了一個誤區,認為題目越高級越宏大越好,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題目的作用是濃縮論文的成果,而不是畫大圖。論文庫中相關論文數以萬計,不展現自己的細節和特點,很容易淹沒在論文的海洋中。但是,標題不宜過于詳細地透露核心內容,否則抽象部分就失去了意義。
摘要部分也是文章的精華部分。與題目需要根據實驗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不同,摘要部分的寫作方法有套路和模板,也就是老師講題目時曾經介紹過的1 1 n 1 1文學。寫作套路:
簡要背景介紹(研究的大背景或具體作用等);
1 sentence做這個研究的原因(這個領域有哪些方面還沒有研究清楚等);
N句總結實驗結果:start with Here,we seed to identify//In this study,we done xxx.描述幾個主要結果,n=3-5句;
1句總結結論:Our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Taken together,we identify......總結結論;
一句話強調研究的意義:實際應用永遠是最好的研究意義,但不要吹牛。如果實在與應用無關,可以寫一下我們的工作對后續研究的貢獻等。
接下來就是介紹部分,也就是所謂的Introduction。它的作用是連接過去和未來,讓讀者從摘要順利過渡到正文。所以這部分一定要有很強的層次感和邏輯性,經得起推敲。寫的時候一共有四點需要依次體現。
一、研究領域簡介及研究背景
二、研究領域詳細介紹
三、文中提到的概念介紹
四、工作內容總結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寫的重點就是這些。只要把這幾方面的內容寫的很全,就是一篇規范的介紹。但要你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層樓,顯得更高級了,還要學會在介紹中對前人的經驗做文章,反省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