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篇文章能夠很好地表達出來,對科學研究是大有裨益的。對于步入科研道路的少爺或老博士來說,撰寫研究論文并發表論文也是順利畢業的基礎。無論你是在寫文章、投稿,還是剛開始做實驗還沒有寫文章,下面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論文寫作的十大原則。希望對大家的基礎研究和寫文章有所幫助。
1.做研究和寫文章相輔相成
寫文章和做研究是一體的,不可分割。在設計主題時,您應該牢記文章的概況。文章的整體思路也有助于明確研究目的,設計實驗邏輯流程,選擇所用材料和數據。而且,在寫文章的時候,可以重新評估整個項目的設計,實驗的邏輯,檢查研究結果的正確性。結果可能是需要調整整個研究、修改受試者設計并收集新數據。
文章是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總結。研究過程是探索性的,科研論文的撰寫是結論性的。在探索過程中,要不斷總結進展。同時,根據總結的知識,隨時調整研究方向和方法,相互支持。Make It a Driving Force也指在實際科研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書寫。
2.不要一下子搶了,要有選擇
一個主題可能有多個假設或目標,數據和結果可能作為不同研究目的的論據,一個現象或過程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寫成多篇文章。但一篇文章需要選擇一條主線講故事,注意選題的假設和目標,選擇重要的、完整的、連貫的結果在文章中展示。讓你覺得沒有意義,以至于結論和論證都不清楚。
3.選擇合適的讀者
在寫作前期,除了要確定故事的角度,還要選擇合適的讀者和合適的雜志。例如,對于生物學問題的計算研究,讀者通常是生物學家或計算科學家,或兩者兼而有之。文章的結構和故事的講述方式以及詳細程度對于不同的讀者來說是不同的。
4.要合乎邏輯
清晰的邏輯是良好寫作和流暢閱讀的基礎。實驗可以獨立進行,結果應該根據論證以適當的順序呈現,而不是按照實驗前后,或者數據分析模塊的堆疊。
5.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和完整性
完整性是研究文章的基石,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表達上。首先,與研究中提出的假設相關的重要問題應該有詳細的支持數據論證。如果篇幅有限,可以著重介紹一兩個實驗結果充分的主要問題(這是指第二條規則),其他的可以作為附錄。第二點,不要簡單的陳述圖表中呈現的內容,這樣會使文章顯得重復,因為圖表中包含的信息一目了然,但這些圖表所反映的結果應該在上下文中進行解釋的故事,支持的觀點,他們的應用和存在的問題也應在討論中添加。第三點是適量的背景介紹。例如,使用的統計檢驗可能是統計學家和計算生物學家所熟悉的,但其他人可能不是很清楚,因此提供背景介紹或參考相關介紹。第四點,避免要求讀者做算術計算或推測結果,將數據內容表達得足夠清楚。第五點,圖表是文章的必要組成部分,比文字表達更能直觀的呈現結果。標題和標簽等圖表信息也應該清晰直觀。
6.簡潔明了
第五點講的是完整,但不是說寫不必要的描述性的、重復的、冗長的句子。過于復雜的寫作會使讀者分心和厭煩,并增加閱讀的負擔。重要的是簡單而準確地傳遞信息。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沃森和克里克關于DNA雙螺旋結構的研究論文,總共只有兩頁。
7.藝術性
初稿寫好后,需要多次修改,以提高英文表達的藝術性、準確性和可讀性。
8.自己判斷文章
一篇文章通常要經過多輪修改。在修改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可以幫助解決大部分的寫作問題。同時,客觀、誠實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不要夸大、夸大結果的重要性。通過撰寫和修改文章,您可能最終成為自己工作的優秀裁判。因此,在修改稿件時,要站在審稿人的角度,判斷作品的重要性、故事的邏輯性、結果和結論的正確性、材料的介紹是否充分。不要害怕扔掉你的第一章并重新開始。在讓別人評論之前,我可以通過站在別人的角度來判斷自己的文章來修改我的文章。這可能是一種痛苦,寫一篇文章就像剝皮一樣。但最終的手稿會更有邏輯、更有條理。
9.提前解決審稿人可能提出的問題
預測審稿人可能關心的問題和意見,在投稿前先發制人解決這些問題。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收集同事、老師等人的反饋和批評意見,與他們一起討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解決需要修改的問題。
10.認真對待審稿人的意見
如果文章被拒或反饋不佳,要理性看待審稿人的意見,采納適當、正確的建議,修改不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