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材里上一次提及這個語文要素是六年級上冊八單元“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對比兩次對資料的查找和運用:”查閱“”加深“是這個單元學習的提升點。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查閱“,”查閱“什么,”查閱“到的資料如果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就是這次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記得在聆聽教研員練佳老師給全區教師的培訓會上的話:在查閱資料這個問題上,只有老師先下功夫,對查閱資料的范圍、途徑學生有了指引,學生查閱到的資料才是對教學有益的,才是在教學中真正有效的。
也就是說,老師在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前先要思考:查閱什么,怎么和課堂學習緊密結合。
因此我針對這堂課設置了兩個查閱資料的作業:
查閱資料一:
人物檔案
查閱資料二:
李大釗在被捕后,敵人對他使用了什么酷刑。
上課時這兩個資料怎么運用的呢?
一、在教學到”形勢越來越嚴峻“李大釗卻不肯離開時:
學生最開始的理解是他熱愛工作,不怕犧牲。
此時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通過資料的交流,學生對李大釗形象的認識自然深入了:他之所以不離開是選擇了與敵人革命到底;是選擇了和群眾一起抗爭;是一心向著黨;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革命理想。
至此一個忠誠于革命事業、英勇無畏的英雄形象就自然在學生心理建立起來了。
二、當教學到李大釗在法庭上出現時的外貌和神態描寫的時:
學生對“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發、平靜而慈祥“的最初理解是:對外貌描寫不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對平靜慈祥的理解也只能理解到勇敢、愛自己的家人。
此時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關于李大釗被捕后受到的折磨,反過頭來看外貌描寫、神態描寫。
學生自然體會到外貌描寫與塑造一個堅貞不屈的偉大人物之間的聯系;也自然認識到了這個人物之所以這樣沉著是因為他內心的崇高理想信念在支撐著他。
反思這對資料的收集與運用是成功的,直指單元語文要素的。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