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的東北,歷史瞬間,百年記憶令人震撼,往事隱入塵煙,珍貴的照片,令人懷舊!那時候的東北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90年前,日本人秘密拍攝中國哈爾濱,冰城面貌讓人驚嘆,那時候西方只知道哈爾濱,好多外領事館在哈爾濱。那個時候被稱為東方小巴黎.
1924年,當時的哈爾濱火車站,現在的哈爾濱火車站,就是當年哈爾濱老火車站(1959年拆毀)的放大版。1930年,哈爾濱到大連的火車13小時,現在的綠皮車多少小時。“亞細亞”號火車速度100千米/小時,大連到長春7個小時,只有兩個車頭,45年被蘇聯搶走。
哈爾濱的中央大街,那個時候的哈爾濱被稱為東方小巴黎,本地人大多都去北上廣深了,更有實力的出國了。外縣區,其它地市的人口遷移進來,雖然填充了人口,卻沒能撐起這個城市原來的底蘊。希望新哈爾濱人下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能夠讓這座北國冰城,重新叫回東方小巴黎
松花江江面被冰雪覆蓋
俯瞰哈爾濱城區,哈爾濱是個有故事的城市!洋行街道是最早建設。有趣的城市!闖關東!都到東北哈爾濱來。這里的人民純樸善良接納外來人員融為一體!
萬國洋行位于中央大街130號,建于1922年,當年的哈爾濱確實是國際化的大都市!這些老建筑現存還有多少?當年的哈爾濱更像是一座歐洲城市。
當時的圣·尼古拉教堂,亦稱"中央寺院",最贊賞的是尼古拉(喇嘛臺)教堂建筑,索菲亞并非熱門
街頭的外國女子,1912年,哈爾濱的20萬人口中有12萬外國人。1932年,30多萬人口的哈爾濱市有20萬外國人。整個城市都類似歐洲城市,和現在大不相同,很多人難以想象。
冬季的松花江上,松花江最冷的年份冰層也就一米多,三到五米絕不可能,聽都沒聽過,那不把松花江凍透了。
哈爾濱極樂寺牌坊式山門。
馬路上走來一輛馬車,是一位中國男人,穿著棉褲牽著馬,后面還有一位外國人。
傅家甸街道景象,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真的看不出這個就是九十年前的照片。
大連小崗子
大連西崗子西崗街,大連小崗子商業街,中國百姓的主要生活區域。
1930年代,大連的街頭的女學生,那個時代的女性身材好,穿的也比現代人時髦。
東北人,為了應對長達幾個月的嚴冬,正在囤積白菜。東北人囤菜的習俗由來已久。
路邊的小飯店。為什么我會感到圖里的東西很好吃
街頭藝人們正在表演,圍觀的人群不少。難怪那么多人都要闖關東,那時東北應該算是中國富裕的地方了,穿的還可以,不是破破爛爛的。
這是東北飯店的一角,滿滿的東北殺豬菜的感覺,男人拿著菜刀切的應該是東北酸菜,大盆里是豬頭。
東北街頭的一角,1926年的街頭藝人,感覺那個年代的人長得好高哦!仔細看了下照片,就知道當時的東北人有多富裕,沒幾個人穿的衣服上有補丁的
1927年,奉系東北軍實習所,女生在練習發電報,
三十年代末,吉林市內朝陽門街道上的景象,一張圖片,一段歷史,吉林市空氣新鮮,景色天然,四季分明,冬季雖冷但室內有暖氣,居住舒服。
吉林的北山,龍潭山,朱雀山,北山,松花江。人杰地靈,天下第一江山!可惜北山腳下的一大片四合院了
蛟河附近,兩名男子鋸木頭,拉大鋸不是力氣活。力氣活有小工干。拉鋸的鋸手叫“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