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亡國后,其大部分遺民開始接受女真人的統治,主體民族契丹人,從統治階層淪為被統治階層,他們在金國是個什么待遇呢?
一句話概括就是,女真人對他們的防范壓迫,遠遠大于懷柔籠絡。
嚴謹點說,女真人對契丹人的態度,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采取的政策也是因事、因時而變。
金朝建立初期,因為在文化上對契丹很依賴,要以契丹文化為媒介,學習中原文化和國家制度,所以對治下的契丹人態度還是不錯的。
他們對契丹貴族采取籠絡政策,對普通民眾采用懷柔政策,通過封賞、授官、聯姻、廣泛使用契丹文字等等,讓契丹遺民為己效力,以猛安謀克編籍管理他們,繼續統領自己的部屬。
因此,就有不少契丹人在朝廷擔任高官,比如蕭仲恭、耶律馬五等;甚至卷入金廷內部的權力斗爭中,比如和完顏希尹一起被殺的蕭慶,為海陵奪位立功的蕭裕等;
也有不少女性進入金朝的宮廷,比如金太祖貴妃蕭氏、金德宗寧妃蕭氏、海陵王宸妃蕭氏、麗妃耶律氏、金世宗賢妃石抹氏、金顯宗溫妃石抹氏等。
對于生活在長城外與漠北草原相鄰地帶的契丹人,金朝也沿襲遼朝舊制,任命部族節度使,以群牧、群糺等制度加以管理。
總之,對契丹人是各種安撫,金朝施行的這些政策,使契丹內部原有的部族關系得以保持不變,為后來反金迅速動員提供了條件。
當然,籠絡懷柔并不代表金朝對契丹人就沒有戒心,耶律余睹的降而復叛就有金廷對他過度防范的原因。
許久沒有得到升遷、備受冷落的耶律余睹,奉命西征去討伐耶律大石,但大石北遁,余睹就以糧盡回軍,卻不慎丟失金牌,引起金太宗的疑忌,認為余睹有和大石勾結的嫌疑。
1132年(宋紹興二年、金天會十年、西遼延慶元年)九月,不堪忍受猜忌的耶律余睹,就約燕京都統蕭高六謀反,不慎事泄,余睹出奔西夏被拒,又轉逃韃靼,被捕殺函首金廷。
盡管余睹之叛被鎮壓,同黨蕭高六伏誅,蔚州節度使蕭特謀葛自殺,金太宗仍不滿意,“令諸路盡殺契丹,”完顏希尹甚至把完顏宗翰的愛妾、天祚帝元妃蕭貴哥也借機殺害。
金廷無差別的殺戮,引起廣大契丹人的恐慌和仇恨,不少人四散逃亡,有逃往西夏,有北投沙漠重新過游牧漁獵生活的。
在余睹事件后,政權鞏固的金朝也徹底撕下懷柔的偽裝,對契丹人的政策開始轉以壓迫削弱為主,一直到以溥愛天下的圣主自居的海陵王完顏亮上位,契丹人的處境才有所緩和。
對治下子民不加分別的海陵,對契丹人實行一系列的安撫措施,不但鼓勵國人學習契丹文和漢文,還規定擔任國史院書寫官的人,必須要懂契丹語。
海陵在位時,是契丹人擔任朝廷要職最多的時期,從他身邊的耶律元宜就能看出,海陵并不猜忌契丹人。
他也是金朝納契丹妃最多的帝王,金世宗后來還向大臣吐槽批評,說海陵時“契丹人尤被信任。”
但好景不長,公元1159年(宋紹興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西遼紹興九年)二月二十二,為了實現自己立馬吳山第一峰的抱負,海陵不顧所有人反對,把伐宋的計劃宣告群臣,在通州造戰船,并大舉征兵,“調諸路猛安謀克軍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雖親老丁多,亦不許留侍”,為滅宋進行各種籌備工作。
到了次年(1160),各族百姓都被折騰的民怨沸騰,盜賊蜂擁而起,海陵就遣使去各道監視地方抓捕盜賊,并凌遲處死,他嚴酷的行為越發讓人怨聲載道。
海陵卻不以為意,又遣牌印燥合、楊葛,前往西北路征調契丹所有的丁壯,契丹人以還要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入侵為由,請求不要全部征調年輕人,使者不敢自作主張。
1161年(宋紹興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大定元年、西遼紹興十一年)二月十四,海陵從中都南下,四月十九在途中又遣使催促征諸道兵。
楊葛也認為把西北的契丹丁壯全部征調,只留下老弱殘兵,一旦遇到外患后果不堪設想,但他也不敢去觸海陵霉頭,自己憂死了。面對皇帝再次催促的詔令,燥合就和幾個同事嚴厲的督促征調。
當年五月,在招討司當翻譯的耶律撒八,聯合孛特補等族人,振臂一呼,殺死招討使和牌印官,奪取招討司儲備的兵甲,起兵反金,拉開契丹人大起義的序幕。
撒八和眾人商議,擁立天祚帝延禧之孫,打起復國的旗號,消息傳出后,迅速得到山后四群牧、山前諸群牧,以及東北路契丹人的響應,還有各契丹猛安謀克也紛紛起兵,與撒八會合,沒多久就發展到數萬人,聲勢浩大,旌旗蔽野。
海陵正準備對宋宣戰,認為契丹人起義不過是癬疥小疾,翻不起什么大浪,就先遣右衛將軍蕭禿剌前去征討,蕭禿剌與義軍相持數日,連戰無功,加上糧餉不繼,只好退到臨潢。
撒八擊退金軍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擔心征討的金軍會接踵而至,自己抵擋不了,就準備沿著龍駒河西行,去投奔西遼。
六月初二,在汝州準備發南京的海陵,又遣樞密使仆散忽土、西京留守蕭懷忠將兵一萬征討耶律撒八。
六月二十二,海陵進入南京,七月十八,下詔誅殺亡遼耶律氏、宋趙氏子男一百三十多人。
他的殘酷行為,顯然是受撒八準備擁立天祚之孫的影響,干脆釜底抽薪,殺死亡國子孫,免得這些亡國皇族被契丹人和漢人利用,充當復國旗幟。他的殺戮使仕金的契丹大臣人人自危。
仆散忽土和蕭懷忠與蕭禿剌合兵后,追擊耶律撒八,但沒有追上就回軍了。
海陵就懷疑平叛官員是故意縱容叛賊,遂于八月二十三,下詔誅殺蕭禿剌、斡盧保,族誅蕭懷忠、仆散忽土、北京留守蕭賾等人,并杖尚書令張浩、左丞相蕭玉。再遣白彥恭、紇石烈志寧等將兵討伐耶律撒八。
同時,海陵又不顧朝臣反對和各地民眾起義,再次征兵,“先計女真、契丹、奚家三色之軍,不限丁而盡役之,修長者為正軍,矮弱為阿里喜,共得二十四萬。”
九月,一意孤行的海陵自將三十二總管兵伐宋,九月二十五發南京,軍中逃亡的士兵“相屬于道”。
十月初七,東京留守、曹國公完顏雍在遼陽自立,改元大定,即金世宗,大赦天下并歷數海陵罪惡。十一月二十七,在采石磯兵敗的海陵被耶律元宜刺殺。
耶律撒八投奔西遼的計劃,遭到不愿意離開故土的山前諸部的反對,起義軍發生內訌,被撒八任命為六院節度使的移剌窩斡,殺死撒八,擁兵轉向東北,到臨潢府東南的新羅寨。
新君金世宗遣移剌紥八等人前往招降移剌窩斡,紥八見窩斡車帳滿野,認為他定能成事,就勸準備歸降的窩斡堅定信念,不要再當被女真人驅趕的羔羊了。
窩斡就攻打臨潢府,并于十二月初一稱帝,改元天正,這是契丹滅亡入金后,第一次建立起和金朝對抗的政權。
金世宗要一邊應付南宋,還要拉攏女真高層使自己取得合法性,又在1162年(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西遼紹興十二年)正月,命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率軍北征契丹天正皇帝移剌窩斡。
二月二十五,金世宗又下詔宣布:凡是從契丹賊中自動投降的都不問罪,有能捕獲窩斡者,加官進爵。四月二十六又詔:凡是和官軍開戰前就投降者一律無罪。
但他的兩手準備都沒有生效,為復國而戰的契丹人激情高昂,沒有投降的意愿。五月初三,金世宗罷免討賊無功的完顏謀衍,任命臨海軍節度使紇石烈志寧為元帥右監軍;六月初五,又任命仆散忠義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合力主持平叛。
六月十七,仆散忠義、紇石烈志寧和窩斡戰于花道,二十五日又戰于裊嶺西陷泉,起義軍大敗,人馬踩踏而死的不可勝數,窩斡僅以身免。
紇石烈志寧收買內奸稍合住,讓他誘捕窩斡。九月初七,稍合住和同黨神獨斡,擒拿移剌窩斡,投降金軍。
歷時三年、席卷大半個金朝、迫使金廷改朝換代的撒八(1160-1161)、窩斡(1161-1162)大起義,就這樣被鎮壓。
九月十一,皇太子允恭率百官上表稱賀,十二日,世宗以平定移剌窩斡,詔告天下;十八日,完顏思敬獻俘京師,移剌窩斡被梟首于市,其母徐輦和妻子皆遇害。
撒八、窩斡大起義,是金代規模最大的起義,對金朝有著重大影響,不但牽制完顏亮南伐的軍事力量,導致金廷發生政變,還促成宋金和議,迫使金廷對南宋作出讓步,比如同意減少貢賦,金宋關系從君臣變成叔侄等。
因此,金世宗對契丹人產生極大的厭惡,他不再對契丹人的歸順抱有希望,雖然朝廷還有契丹官員,但金世宗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壓制并分裂契丹人,希望能震懾住治下的契丹人。
1163年(宋隆興元年、金大定三年、西遼紹興十三年)八月二十,金世宗下詔罷除契丹猛安謀克,把他們分散到女真猛安謀克中,破壞契丹人原有的部族隸屬關系,免得他們再集體反抗。
又在十余年后,進一步把那些參與撒八、窩斡起義的契丹人遷徙到遼東女真舊地的烏古里石壘部。
1177年(宋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西遼崇福十四年),金世宗遣監察御史巡邊時,隨從的契丹押剌四人趁機逃亡西遼。
金世宗聽說后對契丹人更是反感,認為“契丹豈肯與我一心也哉?”再次遷徙契丹人到上京、濟、利等路安置,他知道會引起契丹人的反感,為防激起民變,還專門派兵押送。
在分化遷徙契丹人的同時,大搞民族歧視的金世宗還把契丹的兩個大姓,耶律和蕭(述律)改為帶侮辱性質的移剌、石抹,“辱以其國賤者之稱”。
金世宗以為會分化契丹人的凝聚力,羞辱他們的自尊心,以此威懾他們,不想卻是適得其反,契丹人對金廷的仇視是有增無減,雖然反抗的規模較小,但卻頻頻發生。
到了金世宗孫子金章宗在位時期,繼續推行分化壓迫契丹人的政策,他甚至比乃祖做得更絕,從根本上削弱契丹人的民族凝聚力,從文化和政治愛上排斥打擊契丹人,先后“詔罷契丹文字”、罷“國史院專寫契丹字者”、“罷契丹令史”、“罷契丹同修國史”、“罷契丹編修”、“罷契丹評事”。
一個民族的文字都被禁止使用,意味著族人再也無法用本族的文化載體,來保存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識,這顯然對契丹文化傳承是個沉重的打擊。
在金章宗的一系列措施下,短短幾十年后,契丹文字在中原就成為罕有人識的死文字。
金章宗的壓迫政策,使得契丹人的小規模反抗此起彼伏。1196年(宋慶元二年、金承安元年、西遼天禧十九年)十月,特滿群牧契丹人陀鎖、德壽,在信州發動起義,建元身圣,“眾號十萬,遠近震駭”。
這次起義的規模,僅次于撒八、窩斡起義,也是契丹入金后第二次建立政權,對金廷的震撼也很大,差點停罷郊祀,但遺憾的是,這次起義在十一月十五就被金軍鎮壓。
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備受歧視壓迫的廣大契丹人,對金朝的不滿和仇恨愈演愈烈,有更多的人逃奔塞外,后來成為蒙古伐金的慫恿者和馬前卒。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