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從一個新晉小秀女歷經種種磨難,一路成長為皇太后,這除了她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刻苦努力以外,也離不開她戰團成員們的鼎力相助。
其中,那個病病秧秧的端妃娘娘,毫無疑問也是甄嬛戰隊里的一員,在甄嬛從閨閣少女到圣母皇太后的脫變過程中,她功不可沒,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端妃第一次見甄嬛是在溫宜公主的慶生宴上,當她拖著病體來到殿上后,一眼就看到了甄嬛,那張酷似純元皇后的臉讓她深感震撼,嘴上云淡風清地說著“恭賀皇上又得佳人!”但內心已經認定了甄嬛,打定注意要與她聯手,一起達到彼此的目的。
端妃娘娘雖然深居簡出,但她耳聰目明,她當然知道眼下的甄嬛恩寵正盛,華妃已經恨她入骨,也知道沈眉莊落水之事,究竟是誰所為。
不得不說,端妃娘娘慧眼識珠,看人的本領還是相當厲害的。
端妃雖然沒有說出來甄嬛與純元有多相像,但在座的皇后自然明白,立刻接話笑著說,端妃陳年不見生人,還保留著當年的眼光。皇后所說的端妃當年的眼光指的就是甄嬛與純元相像一事,當時在座的也只有皇上聽懂了她們話里真正的含義,但皇上把話岔開了,兩人都知道,純元皇后是皇上心頭的朱砂痣眼中的白月光,一向諱莫如深,于是兩人也就都轉開了話題。
七夕夜宴后,甄嬛被設計為木薯粉事件的行為人,因為只有甄嬛宮里的人領取過木薯粉,又有宮女稟告說當晚看見甄嬛曾前往清涼殿方向。清涼殿是華妃娘娘居所,當時的溫宜和華妃住在一起,于是甄嬛當晚離席后去了哪里就成了重要問題。
那晚,甄嬛離席后在桐花臺賞夕顏花偶遇上果郡王。但后宮妃嬪私見親王不合宮規,甄嬛當然不能說自己遇見了果郡王攀談了一番,但又想不起其它可以洗脫栽贓的說辭。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端妃娘娘出現,告訴皇上說當晚莞貴人是和自己在一起的。端妃的出現太過恰到好處了,且言語明顯是在袒護甄嬛,連華妃那么大剌剌的人都說端妃如及時雨一般,冰雪聰明的莞貴人又何嘗不知?她瞬間明白端妃是為她解困而來,于是便接過話說因端妃娘娘不想自己外出一事被人知曉,所以自己才三緘其口說自己當晚并沒有遇見誰的。
這是甄嬛第一次遭人陷害,有驚元險,自然對端妃感恩戴德,她這算是欠了端妃一份大人情。
端妃自己是恨透了華妃,當年她在王府送藥給年世蘭是奉皇上和太后之命,所以她當然知道要打掉年世蘭腹中之子的是皇上和太后,可是她不能說,這個鍋她只能自己背著。為了報華妃灌她一壺紅花導致她再也不能懷孕并遭受多年折辱的仇,她忍了好久好久。可她自己沒有力量,直到她看到甄嬛的臉的時候,她心里就知道了,這個人可以幫自己對付年世蘭。
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甄嬛也是這樣想的,接過端妃遞來的橄欖枝,兩人暗中聯手,終于扳倒了華妃,除掉了曹貴人,搶到了小公主。
再往后,端妃幫甄嬛搭救崔槿汐和蘇培盛,幫她揭露安陵容用迷情香媚惑皇上爭寵,用舒痕膠打掉甄嬛的孩子,幫忙戰勝皇后一黨……
可以說,在甄嬛的成功之路上,端妃娘娘不僅是引路人,更是助攻手。
很多人都疑惑,端妃娘娘這樣熱心地幫助甄嬛,為什么不告訴甄嬛她長得很像純元皇后這件事情呢?
是啊, 為什么呢?
其實不僅僅是端妃,宮里知道甄嬛長的像純元皇后的人不在少數,那些個資格比較老的人都是見過純元皇后的。皇后正想借此撥弄皇上不再寵愛她,因此不告訴她也就罷了,可以理解。可為什么連崔槿汐、蘇培盛,也沒告訴過她,一直讓甄嬛傻傻的直到穿了純元故衣皇上暴怒之后,才知道自己是純元替身這個殘酷的事實呢?
在《梅茨故事》里,地委副書記朱懷境曾深刻地體悟出了一個人生啟迪:火車上,只要求鄰座手腳規矩就行了,免得你打瞌睡的時候他扒你的錢包;工作中,只要求同事能與你配合共事就行了,不在乎他是否真誠高尚等等。
說到底,不管端妃娘娘,還是崔槿汐和蘇培盛,都有自己的打算,都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系:端妃幫助甄嬛走到了六宮首位,甄嬛幫助端妃得到了想要的孩子,就連蘇培盛也知道,崔槿汐同意與自己結成對食是為了達到讓甄嬛回宮的目的。
其實說白了,大家不過是一種同事關系,同事嘛,能與你配合共事就行了,至于他是否真誠高尚是不能強求的。
想想吧,作為同事,彼此能夠相互配合好共事情就很不容易了,怎么還能苛求人家像知心朋友一樣,對你無話不談呢?
請點廣告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