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微信的春晚紅包一舉成名,各大互聯網巨頭就打響了春節紅包戰。不僅阿里、百度、快手、抖音、京東陸續成為春晚的互動合作企業,非春晚贊助商的互聯網巨頭們也都會在APP內上線紅包活動,在春節期間爭搶流量高峰。
但如今2023年春節臨近,不僅春晚贊助商遲遲沒有消息,上線紅包活動的平臺也寥寥無幾;盤點近三年的春節紅包金額,2023年更是創造了歷史新低。
據「慢放」觀察,目前公開統計春節紅包金額總計43億元,其中支付寶“集五福”分5億元,百度“好運中國年”分8億元,快手/快手極速版分20億元,抖音“集24節氣”分2億、“找紅包”分4億,西瓜、今日頭條各2億元。如連同2021年春節紅包總計122億元,2022年春節紅包總計80億元綜合來看,春節紅包已經連續三年走低。
春節紅包的大幅“縮水”,也正揭示著互聯網巨頭面對的種種新問題——春節紅包不再是“拉新”必殺技,用戶粘性也不再能依靠補貼來維系。雖然仍有平臺未放棄春節紅包,但也許平臺和用戶早已覺得“力不從心”。
紅包在縮水,玩法更復雜
盤點2023年春節紅包,用戶最直觀的感受是紅包的金額降低了,玩法套路更深了。
以春節紅包的最高峰2021年為例,當年春節紅包派發的金額是支付寶5億元、抖音20億元、快手21億元、百度22億元、拼多多28億元、微視5億元。對比來看,不僅現在上線春節紅包的企業大幅減少,今年抖音6億元、百度8億元的金額也是大比例“縮水”。
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則干脆未上線春節紅包活動,只是以平臺補貼、領券打折等方式進行春節促銷。如拼多多“百億補貼”、京東“年貨節”、天貓“逛新春集市”、淘寶“春節不打烊”等活動,都是在打造購物節、以商品優惠促進成單轉化。
此外,春節紅包的套路也越來越深。除了每年一度的支付寶集齊五福以“AI掃福”為主的玩法沒有太大變化,其他平臺的玩法基本都非常復雜,而且嵌入了大量內部導流和品牌廣告。
百度“好運中國年”的活動規則是用戶要集齊5張金卡合成1張好運卡,集齊好運卡再升級祝福場景,不同祝福卡的獎金規則也不同。此外,這一活動需要“做任務”獲取抽卡次數,“做任務”鏈接的一二條都是度小滿低息借款的廣告,下面一列則主要都是為百度地圖、好看視頻、百度貼吧引流的廣告。
短視頻平臺的玩法更復雜,在集卡之上又添加了許多規則讓用戶邀請新用戶、創作視頻、好友組隊,并設置了許多互動游戲在贏紅包中嵌入大量品牌廣告。
字節跳動旗下抖音、西瓜視頻玩法差不多,都是上線了一系列集節氣、放煙花、猜燈謎互動項目。抖音“集24節氣·分2億”活動由君樂寶總冠名,還加入了中國聯通、樂事、冷酸靈、一汽豐田等廣告主作為合作伙伴,在集節氣卡頁面如要獲得更多抽卡次數要下載番茄暢聽APP,在“找紅包·分4億”活動中還設置“游樂園”板塊,通過找紅包等小游戲植入了大量品牌廣告。
快手“迎兔年分20億”活動由飛鶴乳業總冠名,紅包金額看起來頗為誘人,但當用戶參與進去就會發現紅包活動的規則非常復雜,基本可以被評為“最燒腦春節紅包活動”。
活動頁面設置了兔兔大合成、供財神、推金幣、集福卡、拍新年、游園會等一系列游戲,用戶需要合成第10 級兔子才可以領到 66 元紅包,“供財神”每天早上8點開始做任務得“供品”,“推金幣”最高成績才可以兌換188元紅包……一系列的復雜規則,讓用戶很難了解的清楚,也非常難以有耐心來完成任務。
春節紅包正在喪失吸引力
實際上,2023年春節紅包確乎已進入“形式大于內容”的階段,春節紅包對于平臺和用戶雙雙喪失吸引力。
曾經,春節紅包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就是流量的源頭活水。2015年,微信在央視春晚搖一搖搶紅包活動互動次數超110億;2016-2022年,阿里巴巴、百度、快手、抖音、拼多多也接連合作春晚。淘寶獲得巨大的流量與交易量,百度APP借助春晚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從1.6億沖到了3億,快手與春晚合作也實現了峰值達到3億DAU的目標。
但春節紅包一個“秘方”吃了八年也開始逐漸不起作用了。據公開信息,2019年百度“好運中國年”在除夕用10億元帶來2億日活峰值,5天后僅換來2%的留存;拼多多也曾有內部人士對媒體爆料,贊助2023年央視和地方臺元旦跨年晚會,平臺總交易增量還不如雙11大促。
春節紅包投入成本與轉化留存的不對等,讓這一活動對互聯網巨頭們的吸引力不斷降低。從今年抖音、快手均選擇聯合品牌廣告主就可見一斑,一來讓廣告主共同分擔春節紅包活動的運營成本,降低平臺自己的投入;二來從形式上保留春節紅包活動,以滿足短視頻平臺直播引流的需要,借由活動黏住的流量為春節銷售高峰期起支撐作用。
深入分析不難發現,快手借勢“春節20億紅包”吸引人眼球的同時,也在推廣快手電商“70億流量、1億紅包助力商家春節不打烊”的活動;平臺紅包活動中的“新春錦鯉”也是為直播間抽獎設置的專屬板塊,目的就是通過現金紅包抽獎為達人主播導流,從而拉動春節期間的直播銷售。
與此同時,當春節紅包活動變成了互聯網巨頭們徹頭徹尾的廣告,這一活動也在喪失對用戶的吸引力。一如1月13日騰訊姍姍來遲上線的QQ“2023前兔似錦”春節紅包主題活動,不僅不抽現金紅包,活動頁面也沒有顯示春節紅包的總金額。用戶點擊“福幣”會抽出QQ超級會員、超級QQ秀、QQ音樂豪華綠鉆、游戲會員等“福利”,但如果點擊“領取福利”就會發現還是需要自己付費購買這些會員,抽到的“福利”只是會員打折而已。
“QQ春節紅包活動玩了半天,唯一點到不是打折購買會員的'福幣’是QQ運動活力值,用來進入'活力嘉年華’頁面抽獎,但是點擊抽獎后顯示抽中的還是QQ運動活力值,然后蹦出來頁面提示'關注QQ運動公眾號再抽一次’,瞬間我就失去了繼續玩的興趣。”
一位使用QQ已20年的老用戶感慨道,“現在春節紅包活動的套路太深了,我甚至感覺到互聯網大廠運營人員對用戶的愚弄”。
巨頭難再為春節紅包買單
巨頭們不愿意再為春節紅包買單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國互聯網流量紅利時代的逝去。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從2018年起,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在11億多維持了4年時間。從2020年起,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月增長僅在1000多萬,月增長率只有2%左右。
盤點互聯網巨頭們的用戶量也不難發現——超級APP的流量增長已觸天花板。
公開數據顯示,支付寶國內用戶數量達7.75億,全球使用人數超10億;微信上線10年,月活躍用戶數達12.63億。2022年,百度APP月活達6.28億,抖音用戶數達8.42億;據快手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快手應用的平均日活躍用戶達3.63億,快手應用平均月活躍用戶也已達6.26億。
在流量增長已見頂的前提下,顯然春節紅包也無法再造神話。如艾媒咨詢《2022年中國品牌營銷及消費行為監測報告》分析,隨著流量紅利逐漸減弱,互聯網紅利開始從流量時代走向存量時代,移動廣告結束了流量競爭,整體行業落入穩定發展期。
另一個關鍵原因是互聯網巨頭們的荷包癟了。自2021年開始,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京東、拼多多、快手等互聯網巨頭不斷被爆出裁員消息;有報道稱,阿里2022年上半年員工減少近1.4萬人。
騰訊與阿里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前者總營收1340億元,同比下滑3%;后者總營收2055.6億元,同比下滑0.1%。兩大巨頭營收同時下滑,無疑更讓人感受到“互聯網冬天”的寒意。
當市值縮水、凈利潤下滑等不利因素帶來巨大增長壓力,互聯網巨頭們都在通過砍掉新業務、裁員降本進行“斷臂求生”。如此困難時期,對于春節紅包活動的買單力度自然直線下降。
「慢放」以為,2023年春節紅包活動再下降的趨勢,只是互聯網流量紅利封頂的一個開始。如巨頭們想突破這一“禁錮”,就必須創新出嶄新的現象級產品,打造新的流量入口。繼支付寶、微信搶奪支付市場流量,淘寶、拼多多搶奪電商市場流量,抖音、快手搶占短視頻直播流量之后,開辟下一個“流量戰場”。讓春節紅包重新成為“拉新”的補貼,而非一個龐雜的廣告位,才能真正重獲用戶的好感度與參與度。
參考資料:
①快資訊丨2023年春節紅包攻略!
②光子星球丨春節紅包戰的面子與里子
③36氪新媒體-Tech星球丨紅包大戰熄火,春節黃金檔漸成雞肋?
④艾媒咨詢丨2022年中國品牌營銷及消費行為監測報告
⑤36氪-價值研究所丨2023,春節紅包大戰靜悄悄
⑥搜狐科技丨阿里營收微降、利潤下滑:上半年員工減少近1.4萬人,降本增效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