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李軍偉和妻子趙愛玲回陜北尋親,時隔二十年后,再次見到女兒,李軍偉心里十分內疚,他和妻子對不起女兒。
李軍偉和趙愛玲曾經都是知青,當年兩人一起在陜北農村插隊生活了8年時間,為了回城不得已把孩子托付給了當地老鄉,每當說起這件事,李軍偉心里總不是滋味。
李軍偉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師,趙愛玲和李軍偉家是鄰居,從小一起長大,李軍偉父親和趙愛玲父親不僅是同學,而且還是同事,兩家離得近,關系也非常好,李軍偉經常到趙愛玲家里蹭飯吃。
李軍偉和趙愛玲上的是同一所高中,在學習上,趙愛玲要比李軍偉學習成績優異,只可惜,他們兩人都沒有趕上好時候。
1968年,李軍偉和趙愛玲高中畢業,這一年,剛好趕上國家號召知青往事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作為在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的李軍偉,毫不猶疑選擇了到農村插隊,趙愛玲為了能和李軍偉在一起,放棄了父母給她找好的工作,和李軍偉一起插隊來到了陜北甘泉縣馬家溝大隊。
李軍偉和趙愛玲是1969年3月初從北京出發前往陜北的,臨走時,母親還給了李軍偉200元錢,趙愛玲父母特意叮囑李軍偉,到了陜北一定要照顧好趙愛玲,其實,李軍偉和趙愛玲早已經心有所屬,不用趙愛玲父母叮囑,李軍偉也會精心盡力照顧好趙愛玲。
陜北的生活十分艱苦,知青心里落差非常大,知青都是住在窯洞里,吃飯有專門的社員負責,知青來陜北休整了三天,就開始下地干活,李軍偉和趙愛玲分到了同一個小組,在工作上,李軍偉非常照顧趙愛玲,不讓她干重活。
剛來陜北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習慣,吃不好,睡不好,很多知青都瘦了一圈,當時沒有什么娛樂活動,平時只能用讀書來打發時間。
來陜北第一年過春節,知青是在老鄉家里過的,李建軍和趙愛玲在隊長馬萬才家里過的春節,馬萬才是地地道道陜北人,為人老實厚道,平時對知青也是非常照顧,馬萬才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李建軍和趙愛玲在戀愛了兩年后,在1974年的時候,兩個人在陜北舉行了婚禮,隊長馬萬才專門單獨騰了一間屋子,讓李軍偉和趙愛玲兩口子居住。
1976年,趙愛玲生下一個女兒,就在1977年的時候,恢復了高考,趙愛玲和李軍偉都是考上了大學,為了回城上大學,趙愛玲和李軍偉商量,打算把女兒交給隊長馬萬才收養。
馬萬才心里也很為難,因為他當時已經有了三個孩子,兒子年齡還小,而且生活上并不富裕,馬萬才怕照顧不好孩子,李建軍告訴馬萬才,等他們念完大學,就會回來接孩子回去,李建軍把身上所有的錢都交給了馬萬才,讓馬萬才務必照顧好他女兒,趙愛玲還把隨身攜帶的一塊玉佩交給了馬萬才。
最后,馬萬才答應了李軍偉和趙愛玲夫妻的請求,馬萬才還給孩子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馬曉玲。
誰知李軍偉和趙愛玲回到北京之后,就一直沒有再回過陜北,兩個人后來又生了一個女兒李曉艷,1989年,李軍偉和妻子辭去公職下海經商,到了1995年的時候,兩個人已經成了身家百萬的老板,就在李軍偉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讓李軍偉意想不到的事情。
1997年,李曉艷突發感冒高燒昏迷了,到醫院檢查后,醫生告訴李軍偉,女兒得了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才有機會活下來,而李軍偉和妻子趙愛玲的骨髓都和女兒不匹配,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遠在陜北的馬曉玲了。
為了救李曉艷,李軍偉和妻子趙愛玲回到了陜北,可是他們已經二十年都沒有來往了,馬曉玲已經長大,至于馬曉玲會不會認他們,李軍偉心里沒底。
來到陜北之后,李軍偉找到了馬萬才,告訴了馬萬才事實真相,馬萬才對李軍偉夫妻失望至極,但是,李軍偉畢竟是馬曉玲的親生父親,馬萬才給女兒馬曉玲講了她的真實身份。
馬曉玲聽完之后,并沒有答應愿意給她妹妹李曉艷捐獻骨髓,趙愛玲和丈夫李軍偉為他們之前犯下的錯,后悔不已,他們不奢望女兒馬曉玲能原諒他們,只希望馬曉玲能救救她妹妹,最終馬曉玲還是同意了。
馬曉玲給妹妹李曉梅捐了骨髓,而她始終都不肯原諒李軍偉和趙愛玲夫妻,這件事情,也成了李軍偉和趙愛玲夫妻,這輩子最遺憾的一件事情。
如今,馬曉玲在一所小學任教,老公也是一名老師,一家三口的生活雖然簡單,但是卻非常幸福,對于馬曉玲來說,認不認親生父母已經不重要,在她心里馬萬才才是她真正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