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農藥毒30倍!水果爛了剜一半繼續吃?夫妻常吃爛水果后患肝癌。
平時生活中,很多人發現冰箱里的水果爛了覺得可惜,就把霉變的部分剜了繼續吃剩下的部分,殊不知這樣做還是會把細菌吃進嘴里。
近日,河南一對水果店夫妻常吃變質水果同患肝癌引發關注。據了解,夫妻倆因開水果店,不舍得將腐爛水果丟棄,就剜掉壞的部分食用,2人同時被查出肝癌,那么霉變后產生的細菌到底是什么?
圖源:荔枝視頻
霉變后易產生黃曲霉毒素
水果變質后產生的真菌和細菌對肝臟、腎臟都有危害,通常易產生一種名為“黃曲霉毒素”的物質。
黃曲霉毒素是約300余種真菌毒素中的一大類,主要是黃曲霉菌產生的毒素,于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認定為一類致癌物。
圖源:網絡
這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是一種由黃曲霉、寄生曲霉和集峰曲霉通過聚酮方法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已知種類包括:B1、B2、G1、G2、G2a、M1、M2、P1等十幾種,多存在于花生及其制品、堅果和干制水果、牛奶及奶制品中。在天然食物中,以黃曲霉素B1最為常見,毒性也最強。
有研究發現,其毒性超過眼鏡蛇、金環蛇的毒汁,比人們熟知的氰化鉀要強10倍,相當于砒霜毒性的68倍,比農藥1605、1059的毒性強28~33倍。
黃曲霉毒素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黃曲霉毒素可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對人和動物的健康會導致全身性傷害。毒性有三種臨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及致癌性,還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病變特征。
前期癥狀為發燒、嘔吐、厭食、黃疸,嚴重者可出現肝實質細胞壞死、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肝脂肪浸潤及肝出血等急性病變,繼而出現腹水,下肢浮腫并很快死亡。
圖源:網絡
長期食用含低濃度的黃曲霉毒素主要誘使肝癌,也能誘發其他部位的癌癥,如胃、腎、直腸、乳腺、卵巢、小腸等身體部位。而且致癌物種范圍較廣,能誘發魚禽、家畜及靈長類等多種動物的癌癥。
除了上述情況外,黃曲霉毒素還具有免疫毒性,早期就有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對實驗動物存在免疫抑制作用,造成胸腺發育不良,減少T細胞數量并削弱T細胞吞噬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黃曲霉毒素對兒童的影響同樣顯著,還可造成兒童的生長受損,包括發育遲緩、體重不足等情形。
圖源:網絡
這些情況下易滋生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廣泛存在于土壤和空氣中,這種腐生菌需要適宜的條件才能生存,包括水分、溫度、食品基質、通風條件等多種因素制約,尤其是谷物、堅果和高溫潮濕環境易滋生。
一般分布在華中、華南、華北等地區,而我國沿海地區是肝癌高發區,特別是南方沿海省份,多高溫高濕環境。
圖源:網絡
黃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糧油及其制品,稻米、大豆、花生、大米、玉米之類的谷物,香料、堅果、干果、調味品、發酵類食品,且多見于發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像是生活中浸泡多日的木耳要謹慎食用,木耳在泡發中,會產生黃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長期潮濕的木筷子、砧板建議更換,容易含有食物殘渣,潮濕環境下致使霉變。
如何避免中毒?
黃曲霉毒素防治方法可以從預防和治理的角度考慮,生活中還是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從根本上預防黃曲霉毒素滋生,如家用廚具和餐具要保持清潔干燥等。
原材料食品的貯存、運輸、加工等過程中多加注意,遠離潮濕、陰暗的環境,如糧食食品可通風儲存、多晾曬。
紫外線、微波可以破壞黃曲霉毒素的結構,太陽下暴曬15分鐘左右可除去大部分毒素,所以通過曝曬或者微波加熱,有助于去除糧食中的黃曲霉毒素。
已經產生霉斑、變質的食物不要覺得浪費就吃進肚子里,食物變質后不宜食用,將霉變部分去除再吃也不安全,因此,霉變的食物應按照廚余垃圾的標準處理。
圖源:網絡
一旦不幸中毒時,如果少量誤食可以先催吐、多飲水,讓變質食物盡快從體內排出。如果病情嚴重,及時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不浪費食物是勤儉節約的美德之一,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心疼食用發霉變質的食物,以免得不償失,生活中多注意些飲食安全細節,才能實現健康風險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