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歲,在兒子家帶了7年娃,孫子上學了,我以為能回家陪老伴了,兒媳不讓我走,還提出了過分的要求
我是玲姨,老家在廣東一個三線城市,職工退休,退休金4000塊,我比老伴大3歲。
我和老伴只生了一個兒子,兒子從小乖巧懂事,學習好,考入廣州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后考了公,留在廣州工作安家。
兒子結婚時,我和老伴拿出積蓄,幫他付首期,在廣州買了婚房。
兒媳在廣州一家500強公司當會計,外省人,人長得不錯,就是性格太強勢,雖然我們不太滿意,但兒子喜歡,我們也不便多說什么。
婚后第2年,孫子出生,當時我也已經退休。應兒子兒媳要求,我義不容辭奔赴廣州,承擔起照看孫子的任務。
而老伴沒有退休,則留在老家繼續工作。
帶孫子的活真不輕松,兒媳休完產假后就上班了。
我一個人帶著孫子,每天給他喂奶、換尿片、逗他玩,帶他下樓曬太陽,還要買菜,做家務,洗衣做飯。
我每天忙得像個不停歇的陀螺,只有趁孩子睡著的那一會兒,才能扒口飯吃。
兒子兒媳知道我有退休金,從來沒提過要給我生活費,買菜、買柴米油鹽醬醋茶、買日用品等,日常開銷都是我自己掏錢。
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自帶工資的保姆,有時累得不行了,就打電話跟老伴抱怨幾句,老伴勸我說孫子太小,讓我多堅持幾年。
我每次回去看老伴,都感覺一陣心酸,老伴消瘦不少,一個人吃飯純粹湊合,家里也亂亂糟糟的,沒有一點家的樣子。
我感覺為了子女,我們作為父母的,真的倆犧牲太多了。
好不容易熬到孫子上小學了,有校車,不用我接送了。我開心地想,我終于可以回老家和老伴團圓了。
于是,我跟兒子兒媳提出了,我要回老家的想法。
我萬萬沒想到,兒媳說什么也不讓我走,讓留下來,照顧對門的中風偏癱的劉老太,在她家當保姆,可以每月掙6000塊。
對門的劉老太我是知道的,80多歲了,據說是幾年前中風,偏癱了,她刁鉆古怪的脾氣,是眾所周知的,我也見識過。
這7年來,她家至少換了12個保姆。因為我們住的是對門,我和她家的保姆經常一起去買菜,保姆會跟我訴說一些。
聽她家的保姆說,劉老太吃飯很挑剔,對人也不信任,動不動就大吼大叫,在她家工作,簡直就是活受罪。
我當時60歲了,看自家孫子,是沒有辦法的事,讓我去當保姆,去伺候別人,我確實接受不了。
而且我的老伴,當時已經查出了胃炎,我得回家好好照顧照顧他,不能為了那6000塊,毀了我老伴的身體。
我拒絕了兒媳的要求,兒媳滿臉的不高興,說道:“媽,我們現在要還房貸,又要養孩子,壓力很大。
你現在身體還這么硬朗,還干得動,給人當幾年保姆,就當是支持我們一下,為我們分擔點壓力,不行嗎?
您現在要是不答應我,以后就別指望著,我們給你們養老啊。”
我瞬間愣住了,這都說的什么話嘛,我說:“我都已經60歲了,你讓我去當保姆,照顧一個中風偏癱的老人。
別說我的身體承受不了,我還得回去照顧你們爸爸呢,他長期吃飯不規律,得了胃炎,他需要我的照顧。”
兒媳氣憤地說道:“你既然那么頑固,堅持要走,那以后你別怪我不管你……”邊說,邊走向她的房間,然后“砰”的一聲,把房門關上。
兒子靠近我,拉著我的手,我以為兒子會安慰、安慰我受傷的心,心里正有點寬慰呢。
沒想到兒子一開口,竟然是在我的傷口上撒鹽。
兒子說:“媽,我老婆說的對,您要是在對門做幾年保姆,既能幫我們減輕點負擔和壓力,也能常常見著我們。
人家有很多的老人,能干到70多歲呢,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要是堅持回老家,那我夫妻倆就會鬧矛盾,你舍得我們天天在爭吵中度過嗎?”
聽完兒子的話,我淚如雨下,以前那個懂事乖巧的兒子不見了,這是要把我這老骨頭,榨干才肯放我走啊。
我給老伴打電話,老伴心疼我,支持我回家。
老伴還給兒子打電話說:“你的媽媽也已經60歲了,給你們帶大了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她也該歇歇了。
你們已成家立業,且為人父母了,好多事情得需要自己來承擔,不能事事依賴父母,你們要供房,要養孩子,壓力是大。
但你也得體諒、體諒父母啊,父母為你們付出了大半輩子,還不夠嗎?……”
兒子對他的爸爸,還是有所畏懼的,沒敢反駁,隔天就送我去車站,讓我回了老家。
現在,我和老伴過著自己的生活,快樂自在,老伴的身體也回復了健康。
兒子兒媳也慢慢適應了,沒有我在家幫忙的生活,夫妻下班后,會做飯做家務,教孩子,互相合作、相互扶持了。
我很慶幸,自己當初拒絕了兒子兒媳的要求,不然,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自立。
@木子言:支持玲姨的做法。像玲姨兒子兒媳這樣的年輕人,真的不少。
他們不知感恩,不斷地壓榨老人的勞動力,貼補他們的小家,讓人寒心、心酸。
玲姨決定離開是對的,人老了,不能只為兒女活,而是要學會放手,不然兒女們會覺得,你付出再多,也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就永遠也長不大。
作為父母,適當支持他們一把,實屬應該,也無可厚非,但不能永遠慣著他們。否則,他們就會永遠啃老,永遠依賴父母。
生命,是一場輪回,對父母好,就是對自己好。
朋友們,如果你是玲姨,你會怎么選擇呢?回老家,還是留下掙那60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