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3,老伴68,親家也是60多,怎么照顧好我們4個老家伙,令兒子兒媳頭疼,老伴出的主意,讓大家拍手叫好
我是丹姨,佛山市人,教師退休,退休金5300,老伴校長退休,退休金8300。
我們只有一個獨生兒子,小名寧寧,寧寧博士畢業后,進了市里一家公司當高管。
兒媳小名倩倩,是寧寧大學同學,是獨生女,老家是外省一個農村的,父母都在家務農,倩倩在佛山一家公司當財務總監。
我們還是比較幸運的,在佛山房價上漲前,我們已經套換了一套,160多平的4室2廳2衛1廚的房子。
同時,也給兒子付首期,在同一小區買了一套三居室,兒子結婚時,就直接用來當婚房了。
兒子結婚后,夫妻兩人的月收入可觀,每月還房貸,沒有什么壓力,日子過得很幸福安穩。
現在,我和老伴已經退休,我的大孫子已經上小學四年級,小孫女上幼兒園大班。
孫子孫女就讀的小學和幼兒園,都在我家小區附近,我和老伴負責接送。
兒媳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親家,他們也上了年紀,親家公身體不太好,親家母前段時間還摔了一跤,摔得有些嚴重,已經不能再干活了。
這讓兒子和兒媳挺煩惱,他們夫妻兩人,平時工作忙,本就沒多少空余時間,加上疫情關系,出遠門也比較麻煩,兒媳已經好久沒回鄉下看父母了。
常常自責,唉聲嘆氣。特別是去年,倩倩的父親生病住院,她父母竟然都沒敢告訴她,說是怕她趕回去,會耽誤工作。
這讓倩倩遺憾了好長時間,經常感慨: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丟失的孩子。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這次親家母摔了一跤,摔傷了尾椎骨,把倩倩急得團團轉,急忙和寧寧一起請假,一起趕回了老家。
寧寧打來電話,說準備給他岳父母請保姆,因為他岳父不會做飯,身體也不好,他岳母不但做不了飯,還得需要人照料。
然后感嘆:做獨生子女真難,上有4個老人要照顧,下又有孩子要撫養,幸好自己父母身體還行,又有退休金。
可是,倩倩的父母,身體不好,又沒退休金,離我們又遠,分身乏術,讓他們很是發愁,等到我們4個老人,都再老一些時,他們都不知道要怎么照顧好我們了。
掛斷電話,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老伴說他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于是,我們給兒子兒媳打了電話,老伴說:“你們把親家公、親家母接到佛山來吧,讓他們住我家,我和你們媽媽,要和親家抱團養老。
這樣子,你們就可以安心工作,不用分心兩頭跑了,而且,我們這邊的醫療條件,也比農村好。其他的,等你們回來,我們再商量。”
3天后,兒子兒媳和親家他們,一起回來了。
聽兒媳說,他父母本來不愿意過來,怕我們一起住會不習慣,怕會打擾到我們。
經過兒子兒媳的輪番勸解,他們才肯跟著來。
當天飯后,我們就作了安排,老伴跟親家說:“我這有四間臥室,住是沒問題,親家母現在還傷著,需要人照顧,我們可能幫著照顧。
我們打算先請一位不用住家的保姆,負責我們的一日三餐和家務。
等到以后,我們年紀都更大了,萬一我們4人中,有人生病臥床,動不了,就再換一位能住家的保姆。
這樣,我們4位老人,彼此都能有個照應。”
兒子兒媳一聽很高興,親家也很開心,大家都熱烈地拍手叫好。
隔天,我們去家政公司,請了一位不住家的保姆,月工資4000塊。
本來這4000塊,我自己出就好,不用親家負擔,但兒媳卻堅持要分攤,她說:“你們四位老人能抱團養老,我們特別高興。
我們再也不用兩頭跑了,節省了好多時間和精力。而且你們4個住在一起,還能彼此有個照應。
還有,我們家只隔一棟樓,離得那么近,我們天天相見,也放心、安心。
但是,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要抱團養老不是小事,有好多事情,都要提前明確。
你們都是我們的父母,應該一視同仁,費用分攤。保姆費你們一家一半,各自2000,我父母的,由我出。
生活費你們每家出2000,我和寧寧也出2000,一共6000。因為我們晚上要到這里來吃飯。
其余的日常用品,還有其他的生活開銷,由我和寧寧來負責。”
從此,我們的抱團養老,正式開始了。
剛開始兩個月,親家母的傷沒好,行動不方便,我會和保姆一起幫忙照料。每天推親家母去樓下曬太陽。
親家母傷好了以后,白天,我會帶她起去老年大學學唱戲曲,晚上去小區公園跳廣場舞。
老伴和親家公,主要負責兩個孩子的接送,送完孩子上學,他們就去公園找老友們下棋。
偶爾天氣不好,不方便出門時,我們4個,就在家里搓搓麻將,看看家庭電影,每天都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
白天,老伴和親家公負責接送孫子女,晚上,兒子兒媳下班后,在我這兒吃完晚飯,再把孩子帶回家,輔導孩子的功課。
兒子兒媳還經常給我們買東西,而且買什么東西都是雙份。有親家母的,就有我的;有親家公的就有我老伴的。
前一陣,老伴突然暈倒住院,兒子剛好出差了,是親家公全程陪護了一周,我們都十分感激。
和親家住在一起養老,我感覺,我們身邊不僅是多了伙伴,也多了親人。我們在一起互相照應,確實能讓孩子們省不少心。
每逢周末,兒子兒媳就帶我們去佛山周邊游玩,老伴和親家公都會開車,有時,我們4個,也會來個短途自駕游,很開心。
寒暑假,兒子兒媳不放假,疫情不嚴重時,我們四個就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去旅游。
我們一起抱團養老,花費減少了很多,我和老伴的退休金,足夠我們的開銷還有余,我們就趁著,還能跑得動,到處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山河。
小區很多老伙伴,都羨慕我們想得開,活得通透,現在,還有很多老伙伴也仿效我們,和親家一起養老。都過得不錯,和大家分享一下。
@簡說:羨慕丹姨一家,能想出這個養老模式,真是一舉多得。
這樣真的挺好,親家本身就是親人,是兒媳的親生父母,和他們在一起養老,確實能讓兒女省心不少。
父母之間多個伴,又能互相照應,兒女們探望也比較方便。
不管是哪一方的父母,大家的目標其實是一致,都是為兒女的小家庭著想。
只要彼此能真心相待,互相包容,融洽相處還是沒有問題的。
尤其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這種和親家抱團養老的模式,還是值得借鑒的,比一般的養老的模式要好很多。
現在抱團養老的模式很受歡迎,但大多數是和一些朋友抱團,和親家抱團,還是比較少,大家不妨也試試。
朋友們,如果是你,你愿意和親家抱團養老,住在同一屋檐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