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細數養花的歲月,自老家時的小打小鬧,到如今的真正擁有巴掌大的院子,似乎也有很多年。與花兒相伴的日子,付出很多,辛苦很多,也收獲很多。得閑,想那些曾經種過的花以及與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記下來,也算是對過往日子的另一種回味……
4
人生經歷里,曾有幾年種過睡蓮和荷花。
那是種在大大的缸里的睡蓮與荷花。
為了種荷花蓮花,每年初春之時,要去找干的河。從那里,挖些淤泥,帶回家入在荷花蓮花的缸里。好讓荷花蓮花生長獲得豐富的營養,開出漂亮的花。
年歲增長,栽種荷花蓮花似乎也沒有了力氣。畢竟,面對那大大的缸,搬動是個體力活,很是挑戰。每年開春的重新栽種,更是挑戰極限。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周圍小河塘也越來越少,要想找到淤泥,也越來越難。
想到了碗蓮。
所謂碗蓮,并不是真的種在碗里。而是說那是一種可以種在如碗般大容器里的花。
從網上,淘得碗蓮。說是蓮,其實是荷。有著擎雨的葉,有著頂出水面的花。只是,花和葉,都較平常的小很多。
種在小小的容器中的碗蓮,真的是小巧又可愛。因為小,栽種之時,不用擔心要很多的淤泥,也不用擔心搬不動缸。
買碗蓮的時候,用心的賣家交待不同品種碗蓮對于容器的要求。按照要求,給不同品種的碗蓮選擇不同大小的缸。于是,大小不同的筆洗、茶缸都成了碗蓮的家。且,小區里,有一條經常干涸的小池。每次去挖塘泥,總能淘得一點,也算是為碗蓮幸福的家提供了條件。
種著的碗蓮,慢慢地冒出新葉了。新葉長大了,長多了,真的成了一缸的綠意。
半個月前,看到碗蓮缸里,冒出了一個小花苞。那個小花苞的逐漸長大之時,缸里,陸陸續續又長出了幾個花苞。看來,淤泥的確為碗蓮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小缸里的碗蓮花苞,不斷地串高不斷地長大,看著那包裹在一起的粉色花瓣,似乎就可以想像當它盛開之時模樣!
對了,這碗蓮,還有一個很佛系的名字,叫“達摩”。
想著,等“達摩”盛開之時,將那小缸搬到書桌。到時,這桌上的風景,雖無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之趣味。可看著桌上那圓圓的荷葉,那粉色的花瓣,或許還能聽到風的聲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