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性閱讀指南》:如何獲得高效的閱讀效果?試試這六個方法
一到年底,很多人都開始整理自己一年以來的閱讀書單。同樣是讀書,為什么有人能抓住書中重點,做到年讀100本,而有的人卻一直在低效率的邊緣徘徊,記不住內容,能力也沒有提升?日本培訓指導師大巖俊之,就深受“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念影響,一年讀完300多本書。作為開發讀書法和各種記憶術能力講師,他用大量實例講解如何做筆記,如何牢記書中內容,并將書中內容付諸實踐。《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就是他總結的實用性讀書技巧,旨在幫助我們提高閱讀效率、縮短閱讀時間。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進行高效閱讀,那就一定要來看這本書。成年人的世界里,讀書這件事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想要從書中找到靈感。一本書,當我們拿在手上,就要有去了解這本書的使命感。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么信息,解答什么問題,都要提前想好列出來。明確了讀書目的,更有主動去讀一本書的意識,也才能做到專注閱讀。一本書(尤其是商務類書籍),有時候并不需要把所有內容全都讀完,那么,就需要我們從中篩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先想好關于本書的問題,然后才是在書中找出這些對應問題的答案。我們要在明確讀書目的之后,通過瀏覽序言、目錄或者后記部分,掌握書籍概要,才能深入考慮閱讀的目的,以提出要解答的問題。在確定讀書目的和提出問題的前提下,就能把焦點更多的放在目的和問題上,再翻開書讀的同時,就會專注于自己需要的內容。肯定我們都有這種經歷:如果今天不想加班,或者想早點下班的話,工作時就會格外注意高效利用時間,工作效率也會高得多。這是因為做一件事,如果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做到有時間意識,注意力都放在所要完成的事情上,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比如,我們無意識閱讀十分鐘,然后向別人講述讀過的內容,有時候根本不知道究竟講了什么。但是,如果提前限制十分鐘時間,然后再來閱讀講解,取得的效果就會不一樣。因為限定了時間,我們就會有意識地去記憶,篩選哪些是需要講給他人聽的知識,也就會比漫無目的地閱讀,效率高很多。另外,還必須對一本書規劃閱讀進度,一本書幾小時或者幾天讀完,就能夠有效控制,做到高效閱讀。當我們把讀書方式轉變為安排時間閱讀,在內容理解、注意力集中以及讀書進度上都會有所提升。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本書中,重要內容占全書的20%,余下80%負責對重要內容進行補充說明,而在這20%當中,最重要的也只有4%。當我們集中火力找到這4%的核心內容,取得的閱讀效果,自然也會好很多。但是,一部分人不太認同這樣的讀書方式,認為一本書花了高價買來,勢必要全部讀完和理解才好。也會因為沒讀完一本書而為此糾結,其結果就是在讀與不讀之間徘徊,到頭來只是把書買了過來,并沒有真正去讀。我們閱讀的最終目的是付出行動,比起陷入頭腦混亂的局面,到頭來什么都沒掌。還不如選擇書中最重要的一點,付諸實踐,說不定還能有所收獲呢。周嶺在《認知覺醒》一書中也認為:讀書,只要對自己產生一點影響,都是有意義的閱讀。在一次讀書會上,作者做了一個實驗,問:讀完書向其他人講述和不向其他人講述,方法有什么不同?其中,大部分人回答:以向其他人講述為閱讀前提,更容易讀進去。這是因為,在讀的過程中就會想,我該怎么講、講什么,這樣讀書的目的也就能明確。給別人講述是輸出的一種形式,可以讓讀過的書記得更牢固。現在就有很多人,在豆瓣或者小紅書上發表讀書筆記或者書評,就是寫下來輸出的方式。寫下來,還可以獲得閱讀書友的反饋,得到知識和情感交流。超并列讀書法,不是每次就讀一本書,而是在不同場所讀不同的書,在一天的時間里同時閱讀幾本書。通常,我們習慣于把一本書讀完,再去拆封另一本,而這種讀書方法與我們平常的閱讀方法有所不同。短短一天內,多次閱讀不同的書籍,這樣一來頭腦不斷轉換思考,反而對一本書的印象更深刻。在讀到這種讀書方法時,我也被這種有異于常人的閱讀方式所吸引。最近正好在讀《華杉講透論語》,讀過這本書就知道,書的內容很多。那么,我也可以采用多本書同讀的方法,輪流轉換、思考閱讀啊。每天在不同的時間段,讀不同的書,會讓讀書變得有趣,你也不妨挑戰一下。閱讀是值得每個人堅持的一項好習慣,因為書中的精華內容能夠拓寬我們的視野、提升格局和思維能力,幫助我們快速成長。閱讀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借鑒學習好的閱讀方法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做到有目的閱讀,把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把讀過的書和實際行動相結合,讓讀過的書,真正為我所用。閱讀是每個人終身要做的事,只有學會了高效閱讀,你才能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當然,學會高效閱讀的目的在于將學到的知識和見解,用于實踐。并非是為了不斷地追求閱讀數量,讀書是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栗筱芊,熱愛讀書和寫作的體制內寶媽,讀書更文,自律精進,溫柔而堅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