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很少遇到的問題,這些年越來越突出了,有太多的家長在我的家長培訓(xùn)課上問,“王老師,我的孩子不夠善良,不懂得尊重父母,從心里就看不起家長,怎么辦? ”當(dāng)場許多媽媽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感,還有些媽媽說,“ 有時在家里孩子常常懶得聽我說話,甚至直接叫我閉嘴!真是讓人心寒啊! ”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對待母親?是不是他們的道德出現(xiàn)了問題呢?對此,我闡述自己的如下看法,希望媽媽們在反思中領(lǐng)悟其中的緣由!
如果您的孩子不夠善良,是需要你來檢查自己的同情心和對長輩的盡孝,時常帶孩子到社會中搞一些捐獻和幫扶,能夠很好的觸動與震撼孩子的心靈。在我們培訓(xùn)中心的大家庭中,我會非常用心的帶孩子們搞捐助,讓這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公子哥與小公主們知道,社會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快樂不是因為自己擁有什么,而是把自己所擁有的也給別人帶來快樂。我同時提醒那些媽媽們,千萬不要對著孩子與老公爭執(zhí)家庭瑣碎,常拿公婆說長道短,家庭婚姻是一種經(jīng)營,靠一張嘴說出自己的怨言往往是輸家,攜孩子的手常去公婆那里走走、看看,無言的行動最能感染孩子稚嫩的心靈,你的擔(dān)當(dāng)已經(jīng)深刻的讓孩子知道“尊重”是一種美德。在我經(jīng)歷的一些孩子們中,有些孩子親口告訴我:媽媽對爺爺奶奶一點都不孝敬,經(jīng)常因為爸爸孝敬爺爺奶奶的一些小事情吵架,搞得爸爸很為難,我從心里小看她,所以經(jīng)常與她頂嘴!·······也許你要狡辯,我對自己的父母很孝敬呀,呵呵,你的行為對于孩子的內(nèi)心來說,恰恰反映出來的是自私的人格,從血緣關(guān)系和現(xiàn)實的眾多案例說明,一個孩子對待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從心智上是存在差異的,爺爺奶奶意味著一個完整的家,而外公外婆從感知上是一種親情,這就無怪社會流傳的一句俗語了:“外甥是姥姥門前的一條狗,吃飽喝足還拿走!”我五歲的小兒子就是這樣,在姥姥家吃了、喝了、玩了、順便還要捎走喜歡的東西,在奶奶家從不!甚至要奶奶保管好自己的東西,下次來了再玩,盡管姥姥家的生活條件比奶奶家好很多!十幾歲的女兒知道姥姥對自己很親,但從內(nèi)心感知到的是奶奶最近!所以,作為兒媳,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應(yīng)該的,但孝敬公婆,有著無言勝有言的教育意義!我小時候?qū)儆谀欠N很吃嘴(饞嘴)的孩子,因為家里的生活條件太差,天天盼過年就是因為能吃好的,其他如何饞嘴的事情我都忘卻了,唯獨一件事情烙印在記憶里四十年,讓我感受著一個母親的偉大:那是在我六七歲的時候,奶奶久病在床,我在街上玩就能聞到母親給奶奶做飯的香味,也談不上好飯,就是給奶奶做一碗嫩嫩的疙瘩湯,打個雞蛋花進去,撒上幾滴香油,啊!那味道滿巷子都是香的,但是,母親從不讓我喝一口,我總是趁母親不在,悄悄的蹭到奶奶床前,奶奶還得偷偷地讓我喝幾口(如果讓母親看見,挨批的是我,受埋怨的是奶奶!),喝到肚子里的是飯,但我感受到的是娘的盡孝盡善與敬老的美德,所以,我們姊妹幾個,從不給父母犟嘴,不是不敢,而是覺得壓根兒就不應(yīng)該!
如今四十多歲了,我的人生信條依然遵循著父母傳承下來的家庭文化:父母第一、妻子第二、孩子第三。父母上歲數(shù)了,讓他們因為子女感受到晚年的幸福才是我的首要責(zé)任,十多年前從安逸的工作崗位辭職創(chuàng)業(yè),多半是為了讓爹娘看到他的兒子很棒、能行!辭職也是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老二呀(兄弟排行),這個城市啥時候有一塊磚是咱自家的!”為了這句話,為了圓母親的夢,我必須選擇拼搏!因為,僅憑上班要買房子簡直就是妄想!妻子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善待身邊的人是應(yīng)該放在孩子之上的,因為,自己年齡的暮色時期,牽手在夕陽的小路上陪伴自己的不是孩子,是老婆或老公!我們家長唯一能夠留給孩子一生的絕不是經(jīng)濟上的財富,而是生活中的經(jīng)歷!在風(fēng)中、在雨中、在順境中、在逆境中、在挫折中一次次更新自己、反思自己、成熟自己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