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所有癌癥中最為臭名昭著的疾病,是名副其實的癌癥之王。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已經超過30萬的人因患肝癌而失去生命,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研究表明,肝癌的發生同患者的家族遺傳、肝部基礎疾病、日常飲食習慣等等多方面因素,其中絕大多數肝癌患者發病是日常飲食習慣差而導致的。
關于肝癌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調查表明,很多肝癌患者出于節約的考慮,長期進食腐爛、霉變的食物,而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一種叫做黃曲霉毒素的物質,目前,黃曲霉毒素已然成為一級致癌物質,是已發現的致癌作用最強的生物制劑。
那么,黃曲霉毒素究竟是何種物質?它的毒性到底有多大?黃曲霉毒素究竟是如何引發肝癌的?下面,我將為大家詳細地講述。
黃曲霉毒素,它是黃曲霉、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產生的一種毒素。目前已發現的黃曲霉毒素衍生物已達20種,主要有B(1)、B(2)、G(1)、G(2)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強,因此它的致癌性也是最強的。
黃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的廣泛。在很多農作物以及日常食用的食品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譬如在谷物、油料作物的種子以及加工產品、果品、肉類、魚蝦類等,其中花生和玉米最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
研究表明,黃曲霉菌中至少有30%的菌株可以產生黃曲霉素。前文講到,黃曲霉素是目前已發現的致癌性最強的生物制劑,實驗結果顯示只需要1毫克的黃曲霉素即可發生癌變,其毒性是是砒霜的68倍!
更可怕的是,若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性攝入20毫克黃曲霉素,會導致死亡。另外,黃曲霉素在人體內是可以不斷地累積的,那么黃曲霉素一般會累積在人體中哪個部位呢?
沒錯,就是人的肝臟。肝臟作為人體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進入人體的各種化學物質進行解毒,因此一旦黃曲霉素被人誤食,受損最嚴重的便是肝臟。
研究表明,在黃曲霉素的作用下,肝細胞核將出現腫脹的現象,肝臟出現脂肪變性,甚至出血、壞死等,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另外,黃曲霉素對腎臟也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這是因為腎臟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排毒器官。
黃曲霉素除了對肝臟和腎臟存在毒害作用外,對人體還有很多的傷害。
若人誤食了含有大量黃曲霉素的食物后,很有可能會出現急性中毒,嚴重者會出現黃疸、發燒等癥狀,甚至是死亡。
而若人長期攝入小劑量的黃曲霉素,也會造成中毒現象,屬于慢性中毒。除前文講到的可能會引發肝癌外,還可能會誘發腎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癥。
黃曲霉素的毒性,想必各位讀者從前文的講述中已經知道了。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黃曲霉素的毒性,但是我們可以做到避免誤食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
下面,為大家介紹廚房中的3種物品,這3種物品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霉的堅果。研究表明,當堅果發發霉時,極容易產生黃曲霉素,而發霉的堅果也很容易辨別——當堅果發霉時,嘗起來會有一股苦味,而苦味的來源正是堅果因發霉而產生的黃曲霉素。
因此,當不小心誤食發霉的堅果時,應該立即吐掉,并立即使用清水漱口,以免殘留的黃曲霉素進入體內。另外,剩余發霉的堅果必須立即扔掉,特別是發霉的花生,必須扔掉,它所含有的黃曲霉素含量很高。
發霉的大米。當大米發霉后,則不應該繼續食用。這是因為,在發霉的大米中也含有黃曲霉素,即便是經過了高溫的烹煮,也難以將黃曲霉素去除,因此即便是將大米煮熟,也難以將黃曲霉素完全去除。
那么,為何烹飪手段難以去除黃曲霉素呢?研究表明,黃曲霉素的分解溫度為280℃。一般的烹飪手段,溫度根本達不到280℃,所以用高溫手段去除黃曲霉素是無效的。
發霉的餐具。很多家庭出于勤儉節約的考慮,常常一套餐具一用就是幾年甚至是十幾年,餐具用到發黑、發霉也舍不得更換。殊不知,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習慣。
這是因為,在這些發霉的餐具上也會留有黃曲霉素。在人們使用餐具時,難免會盛裝一些花生、玉米類等淀粉含量較高的食物。特別是筷子,極容易在縫隙中殘留淀粉。
久而久之,這些殘留的淀粉發生了霉變,導致產生了黃曲霉素。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定期更換家中使用的餐具,避免誤食黃曲霉素,導致癌癥的發生。
建議廣大讀者在選擇餐具時,盡量選擇不易殘留食物殘渣的餐具。譬如在選購筷子時,最好選擇金屬材質的筷子,金屬材質的筷子質量相對較好,幾乎不會出現裂痕,因此不會留有食物殘渣,更不會殘留黃曲霉素。
另外,在清洗餐具時,建議先用水浸泡一會,將上面可能殘留的食物殘渣軟化,這樣會更便于將食物殘渣清理干凈。
前文講到,在烹飪菜品時,單純地使用高溫手段是難以去除食物中殘留的黃曲霉素的。但并不是說,黃曲霉素不可能被去除。下面,我教給大家幾種常見的去除黃曲霉素的方法。
暴曬。這是最簡單的手段,特別是對于廚具、餐具等物品,可選擇在晴天的天氣下,將其放在陽光下暴進行長時間的暴曬,這樣可以完全分解黃曲霉素。
堿性環境。研究表明,黃曲霉素對堿性物質非常敏感,堿性物質可有效地分解黃曲霉素。而營造出一個堿性環境是很容易的,只需要使用適量的小蘇打,將餐具浸泡在小蘇打水中即可。
之后,將其放在陽光下暴曬,直至曬干即可將黃曲霉素去除干凈。
將油燒熱后先加鹽。若食用油里含有黃曲霉素,則可將食用油倒入鍋中加熱,放入適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可有效地分解食用油中含有的黃曲霉素。
研究表明,食鹽對黃曲霉素具有強大的中和和降解作用,最多可以消除95%的黃曲霉素。
多食用綠色蔬菜。研究表明,若誤食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可以食用適量的綠色蔬菜,這是因為綠色蔬菜中含有的葉綠素可以有效阻止機體對黃曲霉素的吸收,從而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2022年7月,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發布了最新版的致癌物報告,其中新加入了幾種致癌物。下面,我為大家詳細地講述。
幽門螺桿菌。研究表明,當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會顯著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同時也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引發胃癌的多種作用機制。
目前在我國,每2人中就有1人是幽門螺桿菌的攜帶者;超過70%的胃炎患者都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在此建議,在常規體檢中可將幽門螺桿菌檢測作為常規檢測項目。
三氧化二銻。三氧化二銻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塑料、紡織等行業中,它被當做一種阻燃劑使用。而參與制造三氧化二銻的工人會在工作環境中長期接觸它,可能誘發癌癥的發生。
自來水消毒后產生的副產物。自來水廠在處理水時,需要使用大量的氯基消毒劑,這種消毒劑會和水中的一些化合物反應生成一種叫做鹵代乙酸的物質。
研究表明,鹵代乙酸對人體具有致畸、致癌的副作用。另外,鹵代乙酸有6種副產物。這6種副產物分別為溴氯乙酸、溴二氯乙酸、氯二溴乙酸、二溴乙酸、二氯乙酸、三溴乙酸。
但近年以來,隨著自來水處理技術的不斷進步、成熟,自來水中的鹵代乙酸的含量已經顯著降低。因此,自來水可以放心飲用,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