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溫天氣,人體出汗越來越多,所以夏天及時補水十分重要。
張女士一家外出登山。
在爬山過程中,由于自備的礦泉水不足,一向身體不錯的張女士將水分給了愛人和孩子,自己滴水未沾。
誰知回到家,張女士就感到頭暈、乏力。第二天仍未好轉,去醫院檢查發現肌酐水平超出正常值,醫生診斷為身體脫水后導致的腎前性急性腎損傷!
缺水竟成腎衰?
近些年,因缺水導致急性腎衰竭的例子越來越多。
那么,為什么喝水少會導致急性腎衰竭呢?
其實,這是由于缺水會導致腎臟血漿流量灌注不足、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導致的。
簡單來說,腎臟就像生活中的水泵一樣,如果在沒水的情況下仍持續使用,就相當于“干燒”。
“燒”久了,也就壞了~
缺水有哪些表現?
小便赤黃
人體缺水時,除了口渴,最直觀的“指標”就是尿液顏色了。
理想情況下,我們尿液的顏色應當是很淺的,如果它呈現出深黃色,像蘋果汁一樣,就是身體在發出信號,提醒我們有可能缺水了。
嘴唇干裂
身體急需水分的一個明顯跡象就是口干舌燥,并伴有舌頭微微腫脹。
口臭
由于我們的唾液有抗菌的特性,而缺水會阻止唾液分泌,導致口腔內細菌的過度生長,引起口臭。
饑餓
有時候我們分不清饑餓和口渴,以為想吃東西就是餓了,實則不然。
如果我們一天下來已經吃了足夠多的食物,但是仍然想吃零食,尤其想吃水果這些“水靈”的零食,則可能是缺水了。
皮膚沒彈性
將皮膚緊按下去,看看它反彈的速度。如果能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說明你體內有充足的水分。
如果這一回彈稍稍“費時”,那么你不只要給肌膚喝飽水,你自己也該喝水了。
頭疼
當我們體內的水分含量下降時,血液中會發生化學反應,我們的大腦對此高度敏感,因此會引發頭疼。
部分人群還會出現心率加快或者站立時血壓突然變化導致的眩暈。
便秘
如果體內沒有足夠的水分,腸道就無法有效地轉移食物垃圾,從而導致便秘。
抽筋
對于經常運動的人來說,肌肉痙攣可能是缺水和缺乏電解質的表現。
一般來說,每劇烈運動20分鐘,就應該額外攝入約200毫升的水。
夏季補水要點
按需補水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建議:除代謝和食物之外,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天應最少飲水1500~1700毫升。
而對于10歲以下孩子,對于水的需求量因年齡有所不同:
以上適宜攝入量可以理解為日常的“及格線”,在此基礎上還要根據氣溫及運動情況等進行靈活調整。
白開水最好
市面上的水花樣繁多。
純凈水宣傳自己干凈純粹,礦泉水則宣傳自己富含純水缺乏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事實上,飲用水中含有的礦物質微乎其微,隨便吃幾口家常菜,就比一天喝下的水里的微量元素多。
喝水是為了補水,干凈衛生、能解渴、不燙嘴,就足夠了。其他的都只是商業噱頭、營銷方式。
運動過量補點鹽
對于進行大量運動或戶外活動的人來說,身體汗液流失嚴重,體內的電解質也隨之流失,運動中喝點淡鹽水,能及時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一般來說,1升白開水中,加入0.15克鹽(建議用限鹽勺),使水有微微咸味即可。
沒有大量出汗的人沒必要喝淡鹽水,以免導致鈉攝入超標。如果不方便喝淡鹽水,喝點烏梅湯、茶水、綠豆湯也可以。
注意:對于某些特殊人群來說,并非越補水越好,尤其是患有嚴重心臟病、腎臟和乙型肝炎等疾病的患者。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量飲水,不然反而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