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中“自省”的名句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論語·子罕》
唯酒無量,不及亂。——《論語·鄉黨》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蝕,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孫丑下》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孟子·離婁上》
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孟子·離婁下》
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盡心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小雅·鶴鳴》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尚書·太甲中》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尚書·泰誓下》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旅獒》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乾卦》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
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不如無學也。——《顏氏家訓·勉學》
日日而省之,日日而改之,是之謂日新又日新。——《草廬學案》
自昔孔門相傳之法,一則曰慎獨,再則曰慎獨。——《劉子全書·人譜續》
先驗身過,次驗心過,悔其前非,斷其后續,亦期至于無一念之不純,無一息之稍懈而后已。——《二曲集》
吾人遷善改過,無論大小,皆須以全副力量赴之。——《顏習齋先生言行錄·理欲》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金纓《格言聯璧·接物類》》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改身之過,遷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廣賢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中庸》》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陽貨篇》
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蕩之謂也。——《朱子語類》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金纓《格言聯璧·接物類》》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曹操《短歌行》》
人生至愚是惡聞已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申居鄖《西巖贅語》》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申居鄖《西巖贅語》》
盛滿易為災,謙沖恒受福。——《張廷玉《雜興》》
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警世通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