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個群
文/馬亞娟
圓月,新一年的第一輪圓月,銀盤樣地爬上叢林般的樓宇。朗月千里,就是這樣的吧?或許是讀書人的酸吧,突然想吟幾句古詩——“月上柳梢頭”?不對,不符合當下的情景,這么高的樓旁,柳樹再怎么努力,也不能用梢兒掃過圓月;“舉頭望明月”?情景倒是對的,似乎又缺了點什么。“月是故鄉明”,好,這句剛好……
我想我是在思念自己的故鄉了,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里……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想起我的故鄉,我那一個漫長冬季無人打理的老屋,會是什么樣子呢?月光也如水般傾瀉著吧?我那古老的村莊,我那幽靜的小院,也都浸泡在月光的清亮里吧……
小院一定是荒涼了許多。父母上了年紀,隨弟弟住在了城里。老屋幾乎成了我們存放舊物的處所。淘汰的家具、廚具,不想穿而又不忍扔棄的衣服,扔之可惜留著又實在無用的一切物件,都堆在老屋。不知不覺間,生我養我的老家,也被我們遺棄在歲月里了……
這個本該熱熱鬧鬧的日子,陪它的卻只有月光。
還好,還有月光……
對于故鄉,我算是一個叛逃者。以讀書的名義被書本拖拽著撲進城市,在書本里努力尋找能支撐自己的人生哲學,卻發現浮躁的城市生活讓我生厭。找來找去,我依舊沿路回到了我的來處,可恍惚間,熟悉的村莊竟然也生出了一絲陌生。每次回家,村里熟識的面孔總招呼:“來了!”而我感覺應該聽到的是:“回來了!”每次走的時候鄉親們與我告別:“你回去呀!”而我,最想聽到的卻是:“你走呀,啥時回來?”
于故鄉,我真的是一個“客”了……
我已經被故鄉擋在外面,永遠不可能再回來了……
我短暫的離別遭到了故鄉永遠的遺棄……
面對我原本淳樸而簡單的故鄉,我越來越感到自己留在城市里的那一點名利是多么渺小和可笑……
家里的土地承包給別人了,收取一點微薄的費用,我一直當做無價之寶的土地竟然這么廉價了!想當初為了全家人的生計以及我們姐弟的學費,這些土地如牛馬一樣出圓了力氣。難道它們也如我累了的父母一樣需要緩一緩氣,休息休息嗎?每次回家我都去地頭轉轉,像看望我久違的老友!它依舊沉默無語,農民早就不用交農業稅了,按土地多少還會領到不等的農業補貼,可是啥都漲價,大家都喊種地沒啥油水了,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每月能掙到數得清摸得著的現成錢,誰還指望這一料麥一料玉米呢?但是土地不會閑著,有一把種子,有一汪水,它就堅持長莊稼,不像人,有了錢就偷懶。
莊稼依舊在長,只是肥料基本用化學肥料了,除草用農藥了,土地被騙了嗎?好像也沒有。就這樣吧……
“也種不了幾年了。”猛然聽見一聲。
“為啥?”我驚呼。
“你沒看卷子村都拆了”。
距故鄉不遠處的村莊已經拆遷了,一村一村的人突然就不知道分散居住在了哪里,村莊一夜之間就消失了,變得平展展一望無際……
我又問:“是不是鄰居都找不見鄰居了?”
“沒事沒事,不是有微信呢,建個微信群,有事了大家會在群里聯系。”
我愕然了。繼而擔心,我的故鄉不久也會變成一個微信群嗎,真的成了一個群,會有人將我拉進群嗎?
信手涂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