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酒駕,紀檢部門如何處罰?浙江溫州市紀委(監察局)出臺《市黨員干部酒后駕駛違法行為處分辦法(試行)》規定,黨員干部酒后駕駛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司法機關依法作出認定,并給予相應的行政、刑事處罰后,由交警部門抄告紀委(監察局),酒駕被查者還有可能面臨開除黨籍和開除公職“雙開”黨政紀律處分。(本報今日9版)
去年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將醉酒駕駛、飆車以“危險駕駛罪”入刑,同時加大了對酒駕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酒駕的違法成本。法律規范的變化,應迅速傳導并引起黨紀政紀調整。由于后者的滯后性,帶來了各地紀檢監察部門在懲治官員酒駕中的操作標準不一。為此,溫州出臺了這一“有可能是全國最細的處分辦法”,強化交警部門抄告制度,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機關共享某些方面的信息,并根據酒駕官員行為性質、社會危害程度等,對其施以不同的紀律處分。以紀律懲處對接法律懲處,以紀律手段彌補法律手段的不足,這才是官員違法違紀行為的完整追責。
法律是一切行為的底線,是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酒駕醉駕官員在違法之時,實際上早已沖破了較之更為靠前的道德防線、紀律防線。道德追責,靠個人的道德懺悔和社會的道德譴責。紀律追責,靠黨紀、政紀的執紀部門從嚴執紀。如果僅有法律追責而無紀律追責,必將嚴重影響黨紀政紀的嚴肅性;如果紀律追責總是滯后于法律追責,甚至在酒駕醉駕官員身領刑罰之后才施以黨紀政紀處分,這同樣難以產生紀律的震懾力。因此,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對酒駕官員的紀律追責標準,使紀律措施與法律條款更好銜接,以更加精細化的措施規范執紀的程序、自由裁量權,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溫州試水“統一標準”還給人以更多思考啟發——公車腐敗已成嚴重影響黨心民心的社會問題,很多酒駕官員,本來就是私用公車帶著“違紀”上路,黨紀政紀除了對公安部門查處的酒駕行為加大懲處力度,也應針對所有超配公車、公車私用等現象拿出精細化條款,給予責任官員警告處分直至“雙開”嚴懲。讓紀律警戒走在法律警戒前面,腐敗才會在紀律和法律的雙重強大防線面前潰退。河南/張培元